萝芙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山顶上神秘彝族村落啄木郎村,至今仍过着 [复制链接]

1#

巍山历史悠久,是云南省设治最早的郡县之一,山川秀丽,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啄木郎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一座隐藏于大山深处的彝族村庄,介于巍山古城与大理古镇两个茶马古道重镇之间,是一座无人问津但拥有着秀美风光的隐世秘境。这里至今都保留着南诏王囯的风俗和传统的彝族风情。

琢木朗地处南诏古国发祥地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大仓镇东部山区,到啄木郎首先要到大仓镇,从大仓镇可搭农村公交专线车18公里山路便可到达。如果自驾的话可以沿S省道到大仓镇,路边有一块很大的旅游景点标志牌,写着啄木郎。顺一条窄窄的水泥路,翻过两个垭口后的终点就是东山顶上的啄木郎,全程18公里,约1小时左右车程。

我和朋友听说巍山啄木郎村在一座较为原始、封闭的山顶上,我们的汽车七拐八拐开上了山顶,到了山上,汽车上不去了,只好自己走上去。我们在山顶上住了三晚。第一次体验了晚上一个人住在四周都是黑暗的群山包围之中,由于恐惧整晚开着灯睡觉,这也是一种生活体验吧,对我而言也称之为冒险。

走进这个千年彝族村寨啄木郎村,高大独特的进村牌坊,彝族特有的文化墙,宽敞的进村道路,放眼望去,村子被群山环抱在一个开阔的山谷之中,在层层梯田和浓密林木之间,青瓦白墙的民居沿山铺陈开来,密密匝匝,宁静自在,与世无争。

虽然村里的交通不是很发达,村里的村民如果外出只能坐这种简陋的的农夫车,车上不但装满货物,还有十几位村民坐在车上,一看就是超载了,小货车摇摇晃晃地开往山下去了。

我还在村里看到一对夫妻,他们买了一辆新的摩托车,虽然下坡的路上有点艰难,但是他们俩还是开开心心地推回家了。

啄木郎村彝族妇女的服饰有别于其他地区,朴素、简单。这里的服饰多以大红大绿为主,再加上艳丽的图案,浑身上下花团锦簇,但是搭配得很好看,美丽的服饰都有彝族妇女一针一线亲手缝制,有人说啄木郎女人的一生就是在飞针走线中度过的。

村里的年轻人都到城里打工了,见到的多数是彝族老人,他们都很乐观,每天聚集到村头的祠堂边唱歌,虽然我听不懂老人们唱的什么歌词,但是从歌声的曲调上感觉很欢快。

问了彝族老人唱的什么歌,老人们说,他们唱的是彝族节日里的“打歌”,打歌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当地人称踏歌,彝语称“阿克”。打歌是彝族每逢婚丧嫁娶、竖房乔迁、寿庆喜宴、朝山庙会,总少不了一场热闹无比的打歌。

村里土房子的墙面与云南白族民居壁画类似,土房子的转角画有砖块图案,砖瓦建筑材料稀少,土垒的拱形门上有石头垒砌的拼花几何图案,村里传统建筑保留的很好。

连绵的群山,炊烟袅袅的小村庄……这是一座农耕文明积淀深厚的少数民族自然村落,村里留下来的都是一些妇孺。我所看到的砍柴、放羊之类的重活都有老人来完成。村里年纪大的老人一直有劳动的习惯,她们每天都到山上背草喂养牲口,太阳下山后背草回家。

村里有位退下来的老支书,跟我们介绍这里的情况时说:这里的人很少和外界接触,他们特别抗拒汉族人,自古以来都认为汉族人很狡猾,把他们逼到山上来的,所以到目前为止,他们都不喜欢下山,那麽这里的经济状况可想而知了,还是过这般“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方式。

这里的村民家家户户都离不开马匹,因为是崎岖的山路,马是他们的主要交通工具。山路上,男男女女、妇孺皆有,背着背篓,扛着锄头,牵着马绳,有说有笑,十分热闹。

马背上驮着一袋面和一个男孩,堆得像小山一样。马蹄踩着狭窄陡峭、崎岖不平的山路“嗒嗒”作响,一颠一簸地,时而左右倾斜,时而上下起伏,几欲摇摇欲坠,又每每有惊无险、化险为夷……

老书记家的小孙女和她的两位小朋友很可爱,在山上的几天,每天都带着我到处闲逛,我也给她们拍了很多照片,每当她们看到我拍的照片,都开心地跳了起来。

老书记说,因为村里的村民不愿意和外界接触,全年人均收入一万元左右,虽然如此,但是我觉得他们的住房都很大,家家都有院落,院子里有马圈,住在冬暖夏凉的二层的小木房里。

我探访村里一位彝族老婆婆家里,看着老婆婆在院子里喂养家里的几只小鸡,下午的一束光正好打在老婆婆的脸上,显得那么的安详,其实这样宁静的生活不正是城里人希望拥有的吗?

啄木郎村的彝族人民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酝酿着独特的民俗文化,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局限,生存于偏远山区,制约了本地文化发展,与此同时也保留和造就了啄木郎的独特文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