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芙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不适合做双盲试验,也不需要做双盲试验 [复制链接]

1#

近百年来,西方国家和国内某些公知们批判中医不科学,其主要依据就是中医通不过双盲实验。

中医的灵魂是辨证论治,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病制宜,既可以同病异治,也可以异病同治,既可以一人一方,也可以多人一方。一句话,中医是活的,只有辨证论治,才能药到病除。

比如同样是伤风感冒,也要分而治之。有的属于风寒感冒,有的属于风热感冒,有的属于胃肠型感冒,有的属于气虚感冒,有的属于外感风寒,内有郁热等等。风寒之邪进入人体,也有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风寒在不同的位置,用药也不同。

中医讲究因人制宜,不同的人因为体质不同,病情不同,病程不同,就要采用不同的治法。

中医讲究因地制宜,不同地方的人得了病,治法和用药都有所不同。比如同样是风寒感冒,不同地方的人用药量就有所区别。比如同样是《伤寒论》描述的麻*汤证,北方人用麻*的量如果和南方人一样,根本不能发汗,必须加量才有效。因为北方人皮粗肉厚,麻*量少了无法起效。南方人腠理疏松,只需少量麻*就可以发汗。

中医四大名著全套原著正版医学类中医书籍基础理论大全*帝内经全集正版伤寒杂病论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皇帝内经本草纲目淘宝¥79¥购买已下架

中医讲究因时制宜。同样是针灸治病,春夏秋冬用的针法都有区别。再比如平常患麻*汤证,用麻*很恰当。如果是夏天得了麻*汤证,麻*换成香薷更合适。因为夏天多湿,香薷不仅有发汗解表的作用,还可以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至于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就更好理解了。

同病异治指相同的疾病,由于病机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症候时,应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传,神医华佗曾给两个都患了头痛身热、症状完全相同的病人看病,在给他们开方时,一个用了泻下药,一个用了发汗药。有人大惑不解地问华佗:“为什么同样症状却开出了不同的药方?”华佗说:“他们两个人一个是内实证,一个是外实证,所以要用不同的治法。”到了第二天,两个人的病全都好了。

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呈现相同的症候时,可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例如胃下垂、脱肛和子宫下垂是不同的疾病,但其病机如果同为中气下陷,治疗就可都用补中益气的方法。

再比如,这次新冠肺炎病人,轻症、中度症用民间中医葛又文拟定的清肺排毒汤皆有良效,危重症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基础病、病程用清肺排毒汤加减方也获良效,因为病机相同。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

临床常用的中药饮片一般不会超过二三百味,而所治疗的范围却几乎囊括内、外、妇、男、儿、皮肤科、五官科等各科疾病。有限的药物之所以可以发挥无限的作用,除了组方配伍的变化外,最根本的秘密就在于剂量。有中医名家甚至这样形容剂量与疗效之间的关系:“药量者,犹良将持胜敌之器,关羽之偃月刀,孙行者之千斤棒也。”

比如柴胡一般用量是3~9克,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时,柴胡的用量只需1.2克。国医大师张琪用小柴胡汤治疗发热,柴胡用量都在20克以上。

北京名医李文瑞教授善于重用柴胡治疗发热,他的用量一般是15-60克,最多时用至克!

附子是有毒类药物,一般用量是3-15克。著名中医李可重用附子急救心阳虚衰的濒临死亡病人,刚刚开始他的组方更是需要公安局长签字,因为他的附子用量太吓人了。李可治疗危重病人,重用附子数量高达—克!李可一生给人治病用附子数量超过5吨!

从古至今,中医师傅带徒弟,只传方子不传量。古代有许多医书上也是只有组方,没有药量,那是为什么呢?不是师傅保密不肯传给徒弟,而是因为病人体质、病情、病程不同,用量就应该不同,必须要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病制宜。

让中医进行双盲试验,怎么搞法?

提出让中医做双盲试验的人,本身就是盲人,睁着眼睛说瞎话。因为他们对中医根本就不了解,所以不理解。

中医用药如同用兵,组方讲究君臣佐使,相当于将*指挥作战调兵遣将。

你让一个不懂中医的人来指挥中医进行双盲试验,是不是缘木求鱼呢?

双盲试验,是西医搞的模式,他们以为这是最高的科学标准,其实这是因为对疾病的本质不了解,盲人摸象,靠概率治病的产物。

中医传承了五千年,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瑰宝。五千年来,中医中药为中国人祖祖辈辈、世世代代的健康保驾护航做出了巨大贡献。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中医中药依然是中国人最好的医疗手段,所以必须发展中医、传承中医、弘扬中医!

最近三十多年来,因为各种原因中医中药坠入了低谷。

新冠病毒暴发流行这一年多来,中医中药发挥了巨大作用,让国人明白了一个事实:中医才是宝贝,中医比西医更仁慈、更省钱、更科学、更完美、更合符自然规律!

如今国家重视,下定决心发展中医中药,我坚信:中医的春天来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