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芙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肉鸡不同养殖方式冬季环控操作的差异比较 [复制链接]

1#
目前国内肉鸡养殖方式分笼养和平养,其中平养方式主要集中在大集团自养,笼养方式多数是大集团放养,比较具有技术优势的自养模式,放养模式的管理者多数是农场主,包括了许多非专业管理者,虽然有龙头公司提供技术服务,但针对鸡舍环境控制的操作,由于操作级别不够智能化,饲养全程需要根据天气的变化不断进行24小时的现场观察和调整,因此放养方式的环控操作更多的依靠现场管理者。整理历年不同养殖方式的冬季生产成绩,笼养往往优于平养,而国内环控的操作指南多来自国外地面平养的经验,为何有成熟经验的指导,冬季平养肉鸡的生产成绩不如笼养肉鸡?笔者曾在大型亿只企业的地面平养方式和笼养方式企业工作,根据自己的经历,对比分析如下。一、冬季环境控制管理的重点1、通风量:通风量与外界温度密切相关,当外界温度高于目标温度时的通风量是以降温为目的,而外界温度低于目标温度时的通风量是满足肉鸡生理需求的呼吸通风量。国内外在通风量方面获得了足够的经验,从经典的最小通风量“0.立方米/分/公斤”逐渐摸索出根据外界不同温度和肉鸡不同日龄和体重的最小通风量。2、通风方式:外界温度高于目标温度时,根据肉鸡日龄逐渐从最小通风转向过度通风(冬季)和最大通风(夏季、纵向通风)。3、进风位置:外界温度低于目标温度时实施最小通风,进风位置从侧墙风门或风管进行,开启数量、开启高度、导流板角度,依据不同日龄肉鸡对风速的需求而确定。4、加热模式:平养肉鸡多数是燃气辐射或热风机加热,笼养模式多数是暖风机加热。加热器控制可以实现分区控制,即时开启和关闭。5、目标温度:国外提供的目标温度是根据湿度风速(体感温度)进行调整的,国内设置的目标温度,基本没考虑湿度和风速的影响,是指干球温度,平养鸡舍空气温度基本代表垫料温度。由于温度来自温探数据,因此风机和加热器都是根据温探综合的平均温度来实现控制。湿度和风速对温度的影响基本靠现场管理者的经验判断进行适当调整。二、笼养方式和平养方式在冬季环境控制方面的差异项目平养方式笼养方式饲养密度38公斤/平方米(2.6公斤*14只)45公斤/平方米(2.8公斤*16只)产热量(只/栋)85.8万BTU万BTU加热方式燃气辐射加热暖风机加热加热控制平均温度分区控制通风方式横向最小通风纵向最小通风进风口侧墙风门侧墙风管育雏区域中区中层扩群日龄7--14冬季通风量1-6周(立方米/分/公斤体重0.-0..-0.01笼养和平养环控差异分析:1、饲养密度不同:笼养鸡舍由于立体空间的存栏只数增加,机体产热量增加,以只存栏为例,出栏前产热量增加60%,即使雏鸡阶段,产热量也比平养舍内温度高,减少了机体传导散热量。2、加热方式和加热启动方式不同:笼养肉鸡多数是暖风机加热,实行分区控制,保证了区域性温度波动幅度和温度的平稳性。平养肉鸡以辐射加热为主,比较先进的可以采取以加热器为单位的温度控制,多数实施平均温度控制,不能满足鸡舍冷区的加热需求,导致鸡舍前后温差大。3、育雏方式不同,笼养鸡舍采取中层育雏,因此笼养鸡舍最小通风时,外界冷空间进入鸡舍产生的冷应激得到适当控制,小日龄不表现出因冷应激导致的呼吸道问题,平养肉鸡采取的是中区育雏,鸡舍前后是冷区,平养鸡舍更容易受到冷风落点的影响,早期出现呼吸道问题。4、进风方式不同:笼养鸡舍多数使用通风管进风,可以保证冷空气进入到鸡舍热空气积聚的鸡舍中间,没有侧墙泄风的问题。平养鸡舍都是风门进风,操控风门影响因素多,要考虑鸡舍负压、风门风速、风门开启高度、导流板角度等,需要多年经验积累,经常出现管理失误。5、通风方式不同:笼养肉鸡使用过度通风模式进行最小通风,代替了横向通风,鸡舍纵向风速可以增加冷热空气的混拌。平养肉鸡是通过横向通风实现最小通风,可以保证区域性通风良好,但空气流动性差,可能出现区域性温差。三、平养肉鸡冬季通风的改善要点1、加热方面:平养密度低、冬季外界温度低于目标温度后,冷风进入鸡舍一旦管理不善会出现局部冷风落点,为保证育雏期雏鸡周边温度稳定,需要安全设置加热器启动温度,不能按照低于目标温度后启动加热的模式设定,而要把目标温度做为最低温度,加热器应该在高于目标温度0.5℃时启动和停止,保证温度一直在目标温度之上,特别是夜间外界温度比较目标温度低30℃以上(目标温度33℃,外界温度10℃)更要设置安全的加热启动温度,防止育雏期的温度波动。某鸡场育雏期的温度监测数据显示,目标温度33℃,加热温度32.5℃,通风温度33.5℃,实际温度30.5℃,说明加热启动和温度降低具有低温缓冲时间段,该低温缓冲时间段持续时间越长,雏鸡冷应激风险越高。2、排风管理:关于冬季最小排风量,数据来源较多,最早期是根据国外种鸡公司提供的最小通风量0.立方米/分/公斤体重进行通风,期间有0.6CFM/公斤体重的数据在使用,实际国内操作时,平养鸡舍已经发现后期通风量较大,前期通风量不足,加热能力不足时会导致整体舍温的降低,一些企业已经开始修正通风量。笼养鸡舍通常采样外界不同温度和肉鸡不同周龄体重的数据进行最小通风,一些平养鸡舍也摸索出0.2-0.3CFM/公斤体重的最小通风量,在实际生产中使用后获得冬季较好的生产效果。最小通风量与目标温度不是一个概念,是肉鸡生理呼吸需求量,即使外界低温为保证生理通风量也要进行的通风,通风导致的温度降低可以通过加热补充,但通风量过大虽然鸡舍空气质量较好,但鸡舍加热能力不足时,会出现鸡舍温度下降,舍温不均,出现冷凝水等问题,同时浪费燃料,因此育雏最合适的通风量应该根据现场雏鸡状态和外界温度来确定,大型企业可以通过实验摸索出适合本地气候条件的通风量来指导企业的冬季最小通风。3、进风管理:平养鸡舍使用风门进风,因为风门管理技术性较强,即使相同鸡舍不同批次,鸡舍设备状态,外界不同温度,都会有不同的进风管理,需要在每批入雏前,模拟本批次外界温度情况,设定进风量后,测试适合不同周龄的风门开启数量、高度、角度的负压,输入到控制器内,同时还要注意饲养过程中的天气突变的调整。4、应激管理:平养鸡舍密度低、免疫、扩群、转换通风模式,都会带来鸡舍不同条件的变化,如风速,负压,风向等,要重视每次作业的调整,提前做好准备,防止应激的发生。通过设置专人进行现场观察,可以发现许多饲养员发现不了的问题,如某鸡舍派驻了技术员,要求每天至少两次在温度最高和温度最低时观察鸡群情况,设置了鸡群分布状态、聚集情况,呼吸道等症候指标,观察1周发现了呼吸道症候与冷风落点的关系,锁定呼吸道的起因和日龄点,为后期改善提供了详实的技术依据。总结:肉鸡冬季饲养管理是一年中难度最大的季节,许多企业的生产成绩在冬季不尽人意,这种影响不仅是疫病的影响,主要是来自环控操作的不正确,而通风量大、进风管理不正确、设备故障是主要影响因素,缺乏健康剖检的情况下,只有日死淘率升高时才被注意到,前期的管理问题经常被忽视,问题原因锁定不正确,多数几年都不能解决问题。建议养殖管理者冬季疫病多发季节每周开展常规剖检,出现呼吸道问题先查看温度曲线和通风量核对,去除环控因素后再开展疫病诊治。祝愿养殖行业冬季生产成绩得到提高!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