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芙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赫梯帝国我们是娘炮卡迭石之战见识下世界上 [复制链接]

1#

编者按:赫梯人,古印欧人的一支,约公元前二十世纪前后迁入小亚细亚中部,逐渐崛起为青铜时代中后期的强大帝国。赫梯的开局绝对是选了地狱难度,周围都是想趁你病要你命的强大邻居,就连北方山里的蛮子,也能时不时的南下威胁其首都。所以赫梯人必须不停的战斗才能生存下去,必须不停的征服才能强大起来。尽管如此赫梯人还是建立了一个*事强大、宗教包容、技术先进的富有活力的帝国,也是最早发明冶铁术和使用铁器的国家。最早编纂法律、发展文学和建立图书馆的国家之一,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法治体系。是古代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纽带。

赫梯帝国(约公元前-公元前年)

赫梯人是勇猛的战士,虽然因为他们的发型和剃光光的下巴,让拉美西斯二世蔑称他们为“女兵”,但不可否认,正是这帮他眼中的“娘炮”,在卡迭石差点就要了他的命。灭古巴比伦、灭米坦尼、硬扛古埃及、亚述……很明显这帮耿直大哥打起仗来是相当彪悍的。赫梯步兵一般只穿一件长袍,配有金属或皮质的头盔,还装备一面矩形的盾牌,通常能护住整个躯干。周边地区多变而崎岖的地形也让赫梯人必须轻装上阵。他们使用的中型长矛,一般有6至8英尺长,方便戳刺和投掷,步兵和战车兵通用。佩戴的青铜头盔,带有皮质的护颊和护颈,他们的长发又等于多了一层衬垫,戴起来应该挺舒适。由于安纳托利亚多山地形崎岖,所以赫梯士兵通常都装备有质地良好的皮靴。我们可以在简单说一下赫梯人的发型,赫梯人与苏美尔人和闪族人不一样,走了蓄发不蓄须的“中间路线”。

由于地处各文明环绕的中间地带,赫梯武器装备的形制明显受多方影响。爱琴海风格、美索不达米亚风格、甚至埃及风格。虽然赫梯人最早发明了冶铁技术,但这时期的冶铁技术还不成熟,不适合制造武器,产量也极其有限,所以大量配发*队的武器还都是技术成熟的青铜武器。爱琴海风格的直身长剑和匕首。据说穆尔西里二世(MursiliIIBC—BC)曾经征服米利都这座迈锡尼人的殖民城市,与迈锡尼文明的交流也一定影响了赫梯武器的发展。一种美索不达米亚风格的套管斧,看起来与苏美尔人的战斧颇为神似。一种被称为青铜凿斧的有趣武器,安装斧柄的方式很特别。这下不怕斧头飞出去啦~捆绑式的青铜斧,虽然不如套管斧牢固,但制造方便。赫梯首都哈图萨出土的武士浮雕手中持有的华丽战斧,配有弯曲的斧柄和坠饰。在哈图萨东北的Yazilikaya岩石圣域中的一处浮雕上,十二位排队行进的冥府之神都拿着这种弯刀,我想应该有现实原型。(赫梯不亏被称为“千神之国”,冥府之神都有一打……)盾牌的形制有很多种,材质从木框架覆盖皮革、柳条到青铜都有,晚期的新赫梯城邦时代,出现了圆形盾牌。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徽,赫梯人当然也有。历史上有很多国家都用双头鹰作为国徽:拜占庭帝国、神圣罗马帝国、俄罗斯帝国……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而第一个用双头鹰徽的国家是赫梯帝国。赫梯人崇拜双头鹰为天堂之王,也被称为赫梯的太阳之鸟。下图中有翼的太阳圆盘标志,据说是赫梯皇室的头衔,意为“我的太阳”。从非常古老的时代开始,有翅的太阳盘就在世界各地的许多文化中被发现。是最古老的宗教和太阳象征之一。这是赫梯*事力量的象征。拜占庭帝国的双头鹰徽象征着拜占庭皇帝在东方和西方的统治地位。不知赫梯的双头鹰是否也有此意。不过地跨东西也就有东西两面的敌人,公元前年前后,在海洋民族的移民狂潮中赫梯帝国终于没顶住来自各个方向的压力,彻底崩溃了……安纳托拉亚东南部和叙利亚北部残存的赫梯城邦国家一直延续到公元前八世纪末,最终被亚述帝国吞并。赫梯人对宗教非常包容,有神就拜,都请进“赫梯万神殿”在叙利亚北部的赫梯城邦曾使用古巴比伦月神辛的新月标志做*旗,并且刻在了界碑上。

赫梯弓箭手留下的形象不多,而且大多都是在狩猎,持有弓箭的士兵往往被表现为挎弓持矛、腰横利刃的全能勇士造型。或许赫梯*队不依赖密集的弓箭方阵作战,这可能跟周边多山的作战环境有关。另外,我觉得一般用弓箭的人发型不会那么狂野,否则会很碍事儿……赫梯帝国从崛起之初就对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进行过征服。可以肯定他们很早就用上了复合弓,并且也装备战车部队。赫梯*队中,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来自附庸国家和雇佣*。西到爱琴海、东到叙利亚,肯定会有很多各式各样的弓箭手。赫梯人青铜箭头,有很多都带有倒钩,从造型上看,除了木头,他们也会使用芦苇做箭杆。

国王身边的精锐部队Meshedi,负责二十四小时保护国王安全,其首领一般由国王的兄弟担任……(我说怎么好多赫梯国王都是被暗杀的呢。)据说其中有十二个绝世高手与国王形影不离,被称为”MenoftheGoldenSpear“……呃,咋翻译好呢……“金枪人”?“金枪客”?……算了,一会儿都出来了,总之据说他们都用金色长矛,而且个个是严格甄选的对国王绝对忠诚之人。皇家守卫其实就是国王的私人保镖,相对于厚重的护甲,轻装和丰富的武器装备可能更适合应对多变的情况吧。下图中左面这个形象来自一尊著名的赫梯浮雕,据考证是公元前十三世纪末的作品。虽然相隔几百年,但是他与上图皇家守卫的装束非常相似,所以,我觉得这尊发现于哈图萨国王门内侧的浮雕很可能就是一个皇家守卫的形象。一般认为这是一个武士神,但是我觉得他可能就是一个赫梯精英武士的形象,因为赫梯的神一般都带着特别高的尖帽子。你能想象,看到山壁上刻着十二位戴大尖帽子的阴间神灵排队前行,作为一个中国人有多瘆得慌……

赫梯*队的高级指挥官一般由王室成员和贵族担任。基层*官,通常从常备*这样的职业*人中选拔。帝国的常备*是赫梯*队的核心力量。他们住在*营里,随时待命。然而战争是季节性活动,一般发生在春季到初秋这段时间,“淡季”的时候常备*士兵会被安排一些有偿的工作比如道路的建设和维护、公共建筑和国防工程,以及维持治安活动。年,在哈图萨的狮子门附近出土了一把青铜长剑。剑柄已经没有了,剑身长79厘米,重克。更为珍贵的是在剑身左侧刻有楔形文字铭文,记录了公元前14世纪早期国王图达利亚战胜了西方一个叫阿苏瓦的国家:“当伟大的国王图达利亚粉碎了阿苏瓦的国家,他把这些剑献给了风暴之神,他的主人。”在德国的埃森鲁尔区博物馆藏有一把锈迹斑斑的铁剑,据称是赫梯时期的铁制武器。年代被定为公元前年至年之间,它装有一个青铜剑柄所以整个剑身相对完整,看上去很有精神,但据说这把剑没有任何出土信息,竟然是从艺术品市场买来的……呃……行吧。

▲(注:本页中两把剑表现的是其原有的颜色。)最广为人知的赫梯国王应该是这位穆瓦塔里二世了,他因为与拉美西斯二世会战于卡迭石而闻名。相比于刚继位没几年的年轻法老,穆瓦塔里已经是在位二十余年的老油条了,不管拉美西斯回国以后在神庙墙上怎么吹,在卡迭石他的确是结结实实的被穆瓦塔里阴了一把,险些丧命。虽然战场上未分胜负,但拉美西斯没达到他的战略目的,无功而返。只可惜天不假年,穆瓦塔里在卡迭石战役两年之后就去世了,独留拉美西斯又猛吹了几十年……赫梯国王不仅是最高统治者还是司法权威,大祭司和*队统帅。他们并不是只懂得依赖武力的莽夫,最初的*事征服之后,他们会用条约来使该国成为自己的附庸,通过众多的附庸国赫梯人组建了一个强大的帝国。小弟们每年交保护费,你有事大哥罩着你,大哥有事,你得出兵出粮跟大哥去打仗。黑道大哥懂法律的节奏,这就很厉害了……穆瓦塔里二世长啥样?这个在网上很流行的形象是错误的。赫梯帝国时期的国王不留胡子。这个错误的形象来自公元前八世纪,伊夫里兹城的一处浮雕,描绘的是图瓦纳的国王沃帕拉斯,这一时期新赫梯城邦已经深受亚述影响了。下图中右下角的这幅赫梯的岩壁浮雕中,风暴神的儿子沙鲁马(掌管生、死和重生的神)与其怀抱中的赫梯国王图达里亚四世关系相当铁。不过这个握着右手的姿势怎么让我想起吉尔伽美什臂弯里的狮子……

大约在年左右,赫梯引进了马匹,开始使用战车作战,这可能是赫梯突然崛起,并且攻灭古巴比伦的原因。从此战车成为了赫梯*队在战役中的主要打击力量。对赫梯战车最初的描绘可能来自埃及的浮雕。与埃及的双人战车不同,赫梯人往战车里塞了三位大汉……赫梯三人战车显然是为冲击作战准备的,距离远的时候用弓箭射击,怼上去就用长矛捅,一副一往无前的架势。它们很可能是最早的“步兵战车”或者可以说是搭载步兵的坦克,其中持盾的成员可以随时转化成步兵,下车作战,完成类似埃及*队“战车跑者“一类的工作,或配合战车进攻,突破敌阵。每辆战车多带一名步兵,辆战车就是多带了名步兵!赫梯版“战车跑者”待遇不错,还有顺风车可以搭,埃及的战车就算能承受三个人的重量,那窄小的车厢也塞不进去,就算能也会严重妨碍战士射箭。(战车跑者可参见本系列古埃及篇。)据说赫梯这种三人战车的车厢由木板制成,宽约1.25米,深约1米,高略低于1米,这是埃及车厢容积的一倍有余,站三个人完全没问题。不过人增加了,车也大了,马可还是两匹啊……赫梯战车的车轴在车体中间位置以增加承重力,还可以减轻战车对马的压力,但同时也降低了战车的稳定性与机动能力。赫梯的战车战士装备精良配青铜头盔和长款青铜鳞甲,即使战车倾覆,幸存的战士也可以作为重装步兵继续怼!赫梯的青铜鳞甲据说是从米坦尼人那里借鉴的,防御效果不错,貌似可以挡住单体木弓射出的箭,但复合弓和标枪肯定扛不住。

一部赫梯帝国时期的驯马手册被幸运的保存下来,据说这是一个叫基库里的米坦尼战俘写的。(又是米坦尼)里面记录了战车马天的训练过程,其中很多术语含义不明,但可以肯定是训练马的速度、力量、对命令的反应速度,尤其是耐力,其中甚至还包含32天的夜间训练。在训练开始前,会对马进行严格的挑选,因此只有最强壮和最适合的马才能接受训练。马的训练不仅是为了提高忍耐力和持久力,而且也是为了在战斗中提高速度和机动性。

弓箭技能是赫梯战车兵最重要的训练科目,而且远不止是学习如何射箭,它还包括如何锐化箭头,箭飞行的空气动力学,以及如何保养和正确的使用复合弓等等。在训练计划结束时,战车兵们需要在国王面前展示其的训练成果。据说击中指定目标的人会得到一杯酒,而那些输了人可能会被罚喝尿,并且被迫在战友面前裸奔……这一时期有不少浮雕表现战车的形象,它们都是双人战车,车厢明显小了不少,车轮貌似也小了,驭手最显著的变化是增加了马鞭,而战士都是使用弓箭作战,车厢上配有备用长矛和箭袋。缩小的车厢看上去轻巧了不少,有的还加装了金属圆盘作为防护。战车成员和战马大多没有甲,战马头上加装了和皇家守卫头盔类似的顶饰。但!最令人疑惑的是,为什么无一例外的都只有一匹马拉车?!赫梯战车非要人比马吗?就算能拉的动,这个动力能达到作战需求吗?没办法,人家就是这么表现的,我也只能这么画了……不过,鉴于赫梯美术工作者们一贯的“灵魂画风”,我真怀疑这有可能是偷懒偷成风格了,反正都是侧面像,只表现一匹马,另一匹不管了。相比之下古埃及的美术工作者表现战车的时候都会老老实实的描绘出拉车马匹数量,两匹马就是两匹马,两个脑袋八条腿。另外鉴于这一时期,赫梯城邦深受亚述文化影响,(甚至浮雕上都有了留胡子的形象。)一匹马这个事儿也可能是受亚述的影响,他们就这么干过。但是亚述也有“老实”的时候,甚至三匹马都分别描绘了。总之,赫梯这帮耿直大哥在艺术上确实不太给力,以至于我在刚看到新赫梯城邦战车浮雕的时候还以为是找到了赫梯早期战车的模样……

这些表现在浮雕和陶器上的车轮可以看出赫梯战车的发展历程。弓箭、长矛、标枪再加上成员可能随身携带的匕首、短剑或战斧,能看出来赫梯战车更能适应多种作战需要。新赫梯城邦的战车形象,大多在马蹄下有一个中箭的可怜人。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艾洋,任何媒体或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