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支前民工所使用的小推车(模型)记者陈俨摄
□记者冯圆芳王慧于锋
7月1日,“百年征程、初心永恒”中国共产*在江苏历史展正式开展。穿过石库门建筑造型的“中共一大会址”,中国共产*在江苏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百年图卷在眼前铺展。展览上,有一批无声的“宣讲者”——珍贵文物或其仿件,它们虽静默不语,却传递出比文字语言更深沉伟岸的力量,吸引许多观众流连驻足。
铁锤头背后的铮铮铁骨
没有木柄与之相连,一块孤零零的铁锤头,映出了烈士的铮铮铁骨。年10月,我国早期工人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姚佐唐同志被枪杀于南京雨花台,这块铁锤头正是根据他生前使用过的劳动工具仿制而成。雨花英烈研究会理事胡卓然介绍,姚佐唐早年来到陇海铁路徐州(铜山)站当学徒工,当五四运动的风暴席卷整个中国时,他开始阅读《新青年》《劳动界》等进步书刊,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
年11月,发生在铜山站的“八号门事件”成为陇海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导火索。此后,陇海铁路沿线各站开始全线大罢工,陈独秀称赞这次罢工“捷报先传,东起连云,西达陕西,横亘中州,震动畿辅,远及南方,这是我*初显身手的重大事件”。疾风知劲草,姚佐唐被推选为徐州北站罢工委员会负责人,他积极组织工友们进行斗争,为罢工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年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派共产*员李震瀛到陇海铁路筹建*组织,发展姚佐唐等入*,成立了江苏第一个*组织——中共陇海铁路徐州(铜山)站支部,姚佐唐担任支部书记。由于叛徒出卖,姚佐唐不幸在上海被捕,后被枪杀于南京雨花台。
深埋地下四十年的印章
“看这3枚印章,它们是抗战时期我*在江苏建立抗日民主*权的见证。”江苏省档案馆的档案专家*凯指着展柜中的几枚印章说。这3枚收藏在苏皖边区*府旧址纪念馆的铜印(仿件),分别刻有“津浦路东各县联防办事处之印”“淮南苏皖边区行*公署印”和“淮南苏皖边区津浦路东行*专员公署印”的字样,铜质,篆刻阳文。*凯介绍,津浦路东各县联防办事处成立于年4月,下辖来安、天长、高邮、嘉山、盱眙、六合、仪征县*府和淮宝办事处;淮南苏皖边区行*公署成立于年1月,由津浦路东各县联防办事处改称;淮南苏皖边区津浦路东行*专员公署则成立于年2月,年9月撤销。
3枚铜印的传奇命运,折射着历史进程的曲折。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挑起全面内战,国民**进攻淮南抗日根据地。年7月,华中第三行署从淮南撤往鲁南,途经金湖时不慎将这些铜印遗失在农民伍发富家。伍发富将铜印深埋地下保藏,面对国民*反动派的严刑拷打,他从未屈服,没有吐露铜印的秘密。40年后的年,伍发富之孙伍华锋在拆旧屋时,重新挖出了3枚铜印,上交给当地*史部门。“铜印饱经沧桑,反映了淮南抗日根据地民主*府建制演变的过程,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凯说。
旗袍背后的隐秘“暗战”
蓝色复古的面料上,暗纹提花打破了纯色的单调,透露着唯美的光泽……一袭温婉优雅的旗袍,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它的背后隐藏着一段“于无声处建奇功”的惊险故事。
“这件旗袍是一件仿制品,原件的主人叫丁明俊,是当年国民*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江防指挥装甲兵参谋沈世猷的夫人。虽然表面看,夫妻俩一个是国**官、一个是*官夫人,但他们的真正身份却是中共地下*。”省委*史工办征研二处原处长、展览筹备组成员陈亦工告诉记者。在年渡江战役前夕,潜伏在国民*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的地下*员沈世猷获取了国民*江防部署图,但无法抽身将情报送出去,妻子丁明俊毅然挺身而出,以刚出生的女儿想爸爸的名义前去探望沈世猷。那一天,丁明俊正是穿着这件蓝色旗袍,抱着襁褓中的婴儿,与沈世猷接头。见面时,沈世猷爱怜地亲了亲女儿的小脸蛋,之后又深情地将妻儿搂进怀中。就在这一亲一搂间,江防图被迅速转移到丁明俊的身上……后来这份江防图对取得渡江战役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件“深藏功与名”的旗袍也成为今人了解隐蔽战线的“美丽窗口”。
一根小竹竿上镌刻“民心”
临沂、徐州、萧县、宿县……展览现场,一根一米多长的竹竿上,密密麻麻地镌刻下了众多地名。“一根小竹竿背后,藏着广大人民群众支援淮海战役的伟大故事!”淮海战役纪念馆副馆长贾萍介绍,小竹竿的主人叫唐和恩,是淮海战役中一名支前民工。年,淮海战役打响,唐和恩听说村里要组织民工队到前线去,便主动推着自家的小推车前去报名。出发时,他带了一根竹竿,一路上累了就用它当拄棍,过河时便用它探路。之后半年多的时光里,唐和恩每到一地,便把地名刻在竹竿上。最终,他共刻下了山东、江苏、安徽3省88个城镇和村庄的地名,将这些地名连接起来,就形成了跨越山东、江苏、安徽三省,长达公里的人民支前图。
唐和恩只是千千万万支前群众的一个缩影。战争胜利后,陈毅元帅曾感慨道:“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展览现场,一辆看似平常的小推车(仿件),便是这句话的生动注脚。淮海战役中,万群众奋勇支前,推着小推车上前线,不仅为前方运送战争物资,保证了前方的供给,还运送伤员,减少了伤亡。据不完全统计,淮海战役中动用小推车的数量是88万余辆,能从南京到北京排成两行。“一辆辆小推车,为前线开辟出了一条条保障补给的生命线。得民心者得天下,正是依靠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才造就了淮海战役以少胜多的奇迹。”贾萍说。
顾家圩子文物首次亮相
矮墩墩的破旧坛子、由普通木料制成的方桌、灰扑扑的盐水罐和铜壶、粗糙不平的石磨盘……这些再普通不过的寻常家什,是中共江苏省委进驻顾家圩子(今淮安市盱眙县*花塘镇泥沛社区)期间使用过的用品,此次首度穿越尘封历史,亮相于公众面前。“顾家圩子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江苏省委在现江苏境内唯一的办公地点。”胡卓然告诉记者。
年,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中共江苏省委机关和人员撤离上海,转移到淮南抗日根据地顾家圩子。由于顾家圩子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修建大通水库而沉入水底,为了能够以“内容场景化”“展陈故事化”的方式,还原中共江苏省委红色历程中这浓墨重彩的一笔,省、市、县*史工作人员多次前往遗址实地踏勘、寻访历史见证人,结合专业水下勘查,第一次完整地还原了顾家圩子建筑样式和布局,制作了完整沙盘模型。在社区干部的大力配合下,征集到多件实物,包括生活用品和一块来自水库水底的顾家圩子遗迹的青砖——这些承载着历史温度的珍贵实物甫一亮相,便成为展览上的“明星展品”。
水泥船模型背后的“第一”
室外展区里,一艘极其普通的船只模型,蕴藏着具备历史意义的“第一”——它所仿制的,是新中国第一家社队企业无锡春雷造船厂研制生产的水泥船。据历史展筹备工作领导小组介绍,“社队企业”是乡镇企业的前身,江苏无锡东亭镇春雷村创设的春雷造船厂,成立于年,是我国第一家集体性质的社队企业,春雷造船厂也因此被誉为“乡镇企业的源头”。这艘无锡春雷造船厂最早制造的水泥船模型,是中国农村乡镇企业诞生的历史见证,是乡镇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象征,是新中国成立后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神州大地“春雷”涌动的具象表达。当从这片展区经过,看到这艘水泥船模型与旁边“蛟龙”号、“奋斗者”号深海载人潜水器模型的奇妙“混搭”,观众们心中不禁升腾起深沉的自豪之情,以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壮志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