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宅经》中云:“宅以门户为冠带”。自古以来,门一直都是园林或宅院“入必由之,出必由之”的吐纳之所,是主人地位和声望的象征。在燕山余脉,昌瑞山、*花山、鹰飞倒仰山、金星山等群山环绕之中,有着这样一座特殊的门——
门外,自年顺治帝入葬清东陵到年清王朝灭亡,在长达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这个封建王朝的无数王公大臣途经附近,都要在此处遥向陵园内各帝、后陵行三叩礼,以示对陵寝内各位墓主人的崇敬与哀悼之情。
门内,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家天下的封建王朝帝王及其后妃死后安葬的陵山,是他们后嗣子孙及臣仆瞻仰敬祀、缅怀其功德的圣地。
这座势若雕龙偃卧,又似雄关锁钥,镇守于清东陵陵寝建筑群入口之处的门便是清东陵的总门户——大红门。
壹
这座在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承载了重大历史意义的门通体朱红,墙体顶部一层石雕枭混线上肩以*琉璃庑殿顶,殿顶东西两侧各有一个*琉璃烧制的鸱吻。虽然鸱吻下原设有四条铜镀金吻链已在岁月的侵蚀之下不见了踪影,但是,并不影响高贵的朱红色墙体、金灿灿的琉璃殿顶向世间昭示着其建筑等级的尊贵。
大红门进深11.75米,面阔达37.99米。厚重的实墙中间辟券为三座拱券式门洞,每扇朱红油漆的大门上排列着81个铜镀金门钉,横纵各九行。
在古代的封建王朝中,门钉除了具有使门更为坚固和装饰作用外,还有着宣誓门户等级的作用。因此,绝大多数的皇家建筑,每扇大门的门钉都是横九路、竖九路,共81颗钉。九是阳数之极,是阳数里最大的,象征帝王最高的地位。
大红门位于中间的门洞内外各设一块雕有叠落云纹的丹陛石。洁白的丹陛石与朱红的墙、门,以及*琉璃之色相互烘托,恢宏端庄、威严肃穆之气顿生。
大红门两侧高约一丈三尺的朱红色风水墙向东西两侧逶迤延展,在清朝时期长达六千四百三十九丈四尺八寸,宛若两条长长的手臂,将陵墓群的前圈紧紧抱入怀中。
贰
大红门的三组门均采用的是古代建筑中体量大、等级高的实榻门结构。做为清东陵陵寝建筑群的总门户,清朝统治时期三个门洞并非人人可以从中走过。
大红门的三个门洞按照位置等级分为“神门”“君门”“臣门”。
位于中间最尊贵位置的叫“神门”。“神门”本是皇帝、皇后棺椁通过的门,但是,因为皇帝、皇后的棺椁本就体量较大,又需要由名杠夫抬着前行,中间的“神门”宽度不足以使其通过,因此,每遇帝、后棺椁需入葬皇陵之时,只好将大红门东侧和西侧的红墙临时拆开一个豁口,等棺椁通过后,再将豁口砌好如初。
位于东西两侧的“君门”和“臣门”则分别是由前来祭祀的皇帝、王公大臣们通过的门。
在有清一代的各项祭祀活动、陵寝安保与维护过程中,要有大量保卫人员和园役,这些人员虽日日服务于皇陵,却是没有资格从这三座门洞中走过去的。他们出入大红门,要从东西两侧的随墙角门中通过。
做为谒陵者和帝后妃棺椁的必经之地。大红门前设一对下马牌,前后两面均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镌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中间的满文字体大于左右蒙、汉两种字体。进大红门前,即使是位高权重的亲王贝勒也必须下马,步行通过。大红门外两旁各有一座值班房,在清朝时期用来驻守的绿营官兵对陵寝进行昼夜守护。
叁
大红门做为清东陵建筑群中等级最高的门,不仅对进入其中的人员走哪扇门、怎么走有着严格的规定,对路过门前的人要遵守哪些规矩也有着十分严格的规定。
在清东陵的陵区之南,距大红门只有数里的石门镇是通往京城的交通要道。为了表示对皇陵的崇敬之意,清廷规定,凡路经石门镇的宗室子孙、皇亲国戚、王公大臣、钦差使节、外藩王公等等都要到陵寝礼部投递职名。然后由礼部值班官员带领他们先到大红门东侧的昭西陵行礼后,再到大红门前,遥对陵园内的各帝、后陵寝分别行三叩礼。这就是传说中的“红门遥祭”。
不仅如此,每到农历的正月初一日,清东陵守护大臣和马兰镇总兵都要带领手下官员,齐齐来到大红门前,遥向各陵行礼。同时,还要在此朝向京城向皇帝行礼。
而每遇皇帝和皇后过世,他们的梓宫来到大红门前也都要停下来,由护送梓宫的皇帝、皇子或王公,代死者遥向列祖列宗行礼。
清朝,这个夹带着关外寒山之气与马上民族的蛮勇入关的封建王朝,进关伊始,便十分积极地吸纳中原封建统治王朝的皇权文化。他们不仅把皇权专制制度打造成了封建王朝统治史上的巅峰,而且,将各种凸显皇帝特权的“礼制秩序”也打造至巅峰。
然而,一个王朝的威严并非来自皇权的特殊性,也非陵寝、宫殿的高大恢宏,而是看他的行为是否受到天下百姓的拥戴。就像康熙皇帝为故宫昭仁殿写下的那句诗——崇高惟在德,壮丽岂为威?
在历史的进程中,那个曾经辉煌一时的清王朝终因其内部的颓废腐朽而烟消云散。如今这座气势恢宏的红门前,早已没有头梳长辫、身着华服的王公贵胄的朝拜。在建筑华丽的间隙里,如今每日都有许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游人驻足,聆听着这由历史的砖石瓦木所承载着的古老故事……
摄影:李文惠徐贺齐周凤*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向图片原作者致敬!
文字:杨晓健
总编:杨晓健
来源:清东陵景区
作者/来源:唐山文化旅游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