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芙木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九月九,佳节重阳岁岁有,薄衣初试,绿蚁
TUhjnbcbe - 2023/9/17 19:25:00
湖南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www.xuexily.com/m/

秋天里的节日,都饱含着祝福,尤其是重阳节,源于上古时代的天象崇拜、原始信仰,丰收祭天、感恩祭祖,相传又是元帝得道之辰,种种都是礼乐文明的传承。

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季秋纪》中就记载了:

(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中国人对于节日的喜闻乐见,是藏在骨子里的。

对于重阳的种种解读和演绎,上应天时的九之“极数”,寓意天高之“九重”,九九归一、一元肇始,得名于《易经》中的“阳爻为九”。

下应地利,所谓“稻花香里说丰年”,也才有“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自然也就生起了感恩和祈求来年的心思。

于是,重阳节对应的“仁和”,在农耕社会的中国古代,在极其重视祖先庇佑和经验的农耕文明中,重阳与除夕、春节、清明、端午和中元节等,一切成为了传统的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祭祖之日,一来表示不忘本,二来寄托在明日。

从上古缘起,到魏晋渐浓,到西汉普及,再到唐朝鼎盛……传承至今,重阳节已经被赋予了几乎无所不容的节庆内容:踏秋、登高、插茱萸、摆敬老宴、赏菊、食重阳糕、喝菊花酒……

九月九,寓长久,自然少不得一杯酒,如此才芬芳、绵长与圆满。

三国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也就是在给魏国大臣、著名的书法家钟繇的信中,如此写到了重阳节:

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是月律中无射,言群木庶草,无有射地而生。至于芳菊,纷然独荣。非夫含乾坤之纯和,体芬芳之淑气,孰能如此?故屈平悲冉冉之将老,思飧秋菊之落英,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

也许,曹丕是特意选在九月九写这封信的,所以首先就说了这重阳节的来历,农历九月九日九是阳数,日月重“阳”,民间认为是个好日子,往往在这一天摆宴会友、举杯庆贺、共祝健康长寿。

重阳节,怎可少了菊花的助兴,阴历九月在古代十二音律中正逢“无射”这一音律,其他众多草都逐渐枯萎凋零了,只有菊花正开得其时,独自吐纳着清香。

正是这份特立独行的生命意识,才让菊花独得同样在孤独地追寻理想的屈原眼看“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才“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而聊以自我安慰。

曹丕也借菊花一束,为友人贺,寿比彭祖、颐养天年,满满的都是情谊。若提起今天“菊花梗”来,真是不知所谓,我们娱乐了自己,却丢了多么美好的东西。

如此,重阳佳节,还差酒一杯。这酒,爱菊如命的陶渊明先生是必不会忘的。

他在《九日闲居》的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全诗曰: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往燕无遗影,来雁有馀声。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尘爵耻虚壘,寒华徒自荣;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他又在《己酉岁九月九日》中这样吟诵: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饮菊酒,赠菊祝寿,采菊酿酒,是多么富有象征意义的一件事。菊之高洁和饱含的生命力量,是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南阳山中的人家用长有菊花的甘谷水延年益寿的故事,也是传统中走来的重阳节必饮的“吉祥酒”,虽然微苦,却是能祛灾祈福、苦为良药。

想必,陶渊明先生爱菊也爱酒,若得菊花酒一杯,更是归隐南山金不换了。

酒,为杯中物,虽然文人好酒也算是雅事一件,但为人之私德,酒也算是在戒一途,是考验人之心性的东西,但是重阳节的菊花酒,绝不在此列。

唐代的边塞诗人岑参在《行*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说: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重阳诗词中,此诗极是言简意深、耐人寻味。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盛开的菊花旁闷坐。幸好王弘送酒来了,才得醉饮而归。

当时岑参所处的时代,唐天宝十四年(公元年)安禄山叛乱长安沦陷,随后诗人随行肃宗*队来到凤翔,也就是诗中所注“时未收长安”,于是反陶渊明之旧事,战乱之中,想登高饮酒也甚为勉强,也没有人送来重阳节的酒,遥想故乡(长安)的菊花应正怒放,美景佳节却因为战争统统被辜负了……

读之,令人悲从心来来,悲愤之情,仿佛穿越了千百年的时光,跃然纸上,喷涌而出。真恨不能诗人送去一杯菊花酒,解忧愁。

有酒,至少能解一时愁,暂时的忘却,对人而言,是难得,也是幸运。

唐时杜牧在任池州刺史时,与友人张祜一同登高过重阳,感怀之下,写了这一首《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节日是美好的,诗人和友人面对着秋之景象万千,不由地心生喜悦、开口而笑,甚至觉得应该菊花插满头才算满载而归。

尘世间,如此的佳节和心境实属难得,杜牧像是在劝客又像是是在劝自己,一起喝酒吧,喝个酩酊大醉,而不要为夕阳西下的迟暮而感伤。但是,越是如此,却越让人感触到诗人心中无法排遣的郁闷与愁绪。

大概是因为,他和客人张祜同样是在晚唐的*治环境中怀才不遇、抱负难施的“失意人”吧。

这重阳的酒,酒在嘴里,却醉在心头,万般滋味又怎能言说。

在李白,是“重阳不相知,载酒任所适”,是“九日龙山饮,*花笑逐臣”,是《九日》里的种种陶醉: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这当酒遇上诗仙李白,当真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化作诗篇无数,而重阳的酒,又格外地风流与惬意。一辈子活在自己的真性情中的人,是一种幸运。

但更多的,“眼前杯酒是重阳”(刘辰翁《浣溪沙》)都是自己的小情绪,解不开,愁更愁。

在孟浩然,是《秋登兰山寄张五》中的“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对友人的隔空思念;

在宋代的张孝祥,是“风帆更起,望一天秋色,离愁无数。明日重阳尊酒里,谁与*花为主”的送别,缠绵悱恻的离愁别绪,源自一段不为世俗礼教所容的风流韵事,是爱情还是孽缘,这就是又是一个故事了,但是明日重阳酒的酒杯里,喝出的味道,大概就只有苦涩了……

在卢照邻的《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中,则又是“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的家国忧思,悲情不已……

种种情绪,将重阳的欢喜和愁绪,交融地令人醉是不容拒绝的,也许是李清照的《行香子》,连酒都柔了几分: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秋高气爽云影远,看到菊花知道重阳节近了。披上薄衣,饮着绿蚁酒,每一阵秋风,一场秋雨,都带来了一层凉意。

*昏的院落,无奈是悲凉,酒醒过后往事浮愁上心头。怎么能忍受这漫漫长夜,明月照在这空床之上。听着远处的捣衣声,蟋蟀发出的吟唱,还有漫长的更漏声,感觉时光过的太慢了。

突然就被这“绿蚁酒”给打动了,于是,这大概也是: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晏殊《清平乐》)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晏幾道《阮郎归》)

“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

酿酒初熟时,滓如蚂蚁,色呈绿色,是因为未能保证酒曲的纯净,制曲和酿造过程中混入了其他微生物,而又不能完全被过滤掉,这自然算不上是好酒,但是这样的却令人闻之难忘。

也许,重阳节的酒,无需多好,有菊花的微苦、绿蚁酒的浑浊,没有十全十美,才是人生真味。

1
查看完整版本: 九月九,佳节重阳岁岁有,薄衣初试,绿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