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化中,有些词已经从它的本来的意思,发展成为一种特定的含义了。这个与中国诗歌的造境艺术有关。一种景物或事物,在一篇伟大的文学作品中被使用,随着这篇文学作品的流传,这个意象逐渐发生了改变,而带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意思。
比如,古典诗歌中的柳树已经不是柳树了,而是代表了送别和伤感的意思。
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时雨”。
而梧桐,则带有凄凉悲伤的意思。
如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昏、点点滴滴”。
红豆也不是红豆了,而是相思的象征或者是爱情的象征。
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莲花也不仅仅是莲花了,而取谐音怜爱的意思。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所以,在古典文学中的东篱,已经不仅仅是院子东边的篱笆了,而是带有一种隐士的心态,隐士的生活和理想的象征了。比如号称是马神仙的元曲大家马致远,字千里,晚号东篱,这就体现了马致远的人生理想,要像陶渊明学习,做一个隐士的意思。
所以,东篱这个词,来自于隐士界的大神,陶渊明。
陶渊明从一个小官做起,最后做的很憋屈,觉得自己一个大诗人,自己的祖父还是东晋的大牛人陶侃,做个小官还要天天搞接待,搞得自己很烦,干脆就辞职回家,在南山之下亲自种地吹野风,然后酒量不大的他,天天和邻居喝老酒,喝的七荤八素。家里没有乐器,干脆就放个没有琴弦的古琴,假装每天抚琴自乐。
一大早就跑出去锄地,在月亮升起的时候回家。
一推开门就能看见郁郁葱葱的南山,还有眼下那长满了菊花的东篱。注意,东篱开始出现了,在陶渊明的诗中是这样说的: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的这首诗,写的极为清淡自然,充满了一种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的美感,这样就让他笔下的好几种意象,发生文化上和语意上的改变。
南山,已经不是南边的山了,他是隐士的精神家园;东篱已经不是东面的篱笆了,他是隐士心灵栖居的地方了。
所以,后来好多诗人词人,都喜欢写东篱,而没人写南篱、北篱、西篱,这就是陶渊明的贡献。
比如,李清照的,东篱把酒*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花瘦。东篱在这里,有特别的美感,因为它让我们联想到那淡淡的菊花和淡淡的忧伤。
比如,柳永的《玉蝴蝶·重阳》词,
西风吹帽,东篱携酒,共结欢游。
这是隐士的境界。
甚至马致远都给自己起了个号,叫东篱。我以为,马致远是气质上最接近陶渊明的人。我们来看马致远的作品:
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
严子陵他应笑我,孟光台我待学他。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风波。
绝对有陶渊明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