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景气或看美国楼市脸色
9月11号,IMF公布最新的半年度“全球金融稳定报告”,随后上周末IMF又在新加坡的G7会议期间正式发布了《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全文。
报告显示IMF对全球经济依旧保持乐观,并认为今年全球经济的增长势头仍保持完好,并且明年有望迎来连续第五个高速增长的年份。但同时IMF指出,目前全球经济依然面临着较大风险,2007年全球经济可能急速放缓至3.25%。
其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可能增大,从而使得货币*策的收紧幅度超出预期;二、石油价格因有限的剩余产能和不确定的地缘*治而进一步上升;三、美国住房市场很可能比预期更快地降温,导致美国经济出现更加急剧的下滑。此外,全球经济失衡也依然存在无序调整的风险,这可能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代价。
美楼市急坠:全球经济最大风险
IMF提出的这些风险点正是全球经济未来潜藏的最大不确定因素。这些风险点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个风险点的爆发都会对其他风险点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什么,从而评估对其他风险点的潜在影响。
相比之下,美国房地产的急速降温或许是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
最新的统计数据尤其增加了我们的这种担忧。美国商务部周二公布,8月房屋开工下降6%,创下2003年4月以来最低水准。与上年同期相比,8月房屋开工则大跌19.8%,去年8月房屋开工年率高达207.5万户。同时,8月营建许可则下降2.3%至172.2万户,亦为四年低点,分析师此前预估当月营建许可为174.5万户。
应该说,8月房屋开工降幅严重超出预期,年率更创下逾三年来最低,美国住房市场的下滑速度令人震惊的同时,也增加了市场对未来美国经济的忧虑。
相反,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新公布的PPI数据却低于市场预期,美国8月生产者物价指数月升0.1%,核心下降0.4%,这是自2003年以来的最大跌幅,也逊于7月的下降0.3%。美国PPI数据的持续降温,显示美国房市急剧下滑带来的经济放缓已经对当前的通货膨胀起到抑制作用,数据进一步证实了伯南克的判断,通胀的风险正随着经济的衰退得以逐步释放。
油价维持不确定性
近期油价出现了明显回落,目前已经急跌至60美元上方。导致本轮油价下跌的主要因素是美国在墨西哥湾发现一个特大油田,同时因全球利率上升而导致的石油需求减少又从需求面上缓解了供小于求的局面。在供需两面利好消息影响下,受消息面波动,油价回落应在情理之中。
2005年开始石油价格已出现非常明显的上涨,并推动整体通货膨胀率走高。但与七八十年代不同的是,能源价格的上涨至今尚未引发其他价格的显著增长。前任美联储理事梅耶曾在2005年认为“这是70年代以来最有系统、最持久的能源价格升势,但‘蔓延效应’很弱”。
他同时认为激烈的竞争使企业不敢轻言涨价,而消费者和商业界人士的预期都较稳定,没人认为物价水平会上涨。但是当前经济局势由于美国处于加息尾声而令市场波动性大大加强,加上目前美元未来走向愈发朦胧,导致稳定预期荡然无存,留给投资者的仅仅是对全球经济回落的担忧以及整体通胀水平上扬的恐惧。
但如从以往的油价数据来看,似乎每年的第三季度前后国际油价就会出现一波下挫行情。例如2004年第三季度最大跌幅为15美元/桶,而2005年第三季度跌幅为13美元/桶,同时今年价格已由最高时的87.4美元/桶跌至当前的63美元/桶,其跌幅已超过15美元/桶。如果仅从数据上分析当前63美元/桶的油价已接近今年低位,未来油价很可能再度回升。目前价格回落如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则完全可看成为未来上涨空间的加大。而且当今中东地区地缘*治的紧张格局使得油价攀升的不确定性得以维持。同时,联储停止加息周期后的美元走势也将对油价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即使抛开技术分析,仅从供需面上分析,我们认为未来油价也并非想象中悲观。
美楼市下滑可能成为新的变局因素
从近期PPI和CPI数据来看,尽管下游物价水平还居于高位,但是上游批发物价已经出现下滑,美联储更加坚定美国通货膨胀正处于可控范围之内,前期的货币紧缩将会对通胀压力有一个滞后反应。因此,未来美联储的货币*策将逐步趋于明朗,预计两到三个月以后,当美联储连续三次以上暂停加息,市场也会认定美国将停止加息周期而不仅仅是暂停加息。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对未来货币*策的紧缩预期的消除必将对市场产生强烈的影响。一方面美国资本市场能否走出前期利率调整不确定的阴影有待观察;另一方面,美元在失去加息预期的支撑之后,是否会持续下滑,从而对美国经济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产生何种影响,也值得思考。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如果美联储利率调整不确定性的消除是否就必然意味着美国经济的变局时代进入收官阶段,是否依然存在其他因素导致美国经济依然处在变局的漩涡之中。
换句话说,我们现在担心的是,联储利率不确定性消除的同时,美国房市的急剧下滑是否会成为维持变局时代的新不确定性因素,从而制约美国资本市场的后期表现。这或许是后变局时代的新特征。
总体而言,现在已经到了未雨绸缪的阶段,当利率不确定性逐渐消除时,我们需要思考后变局时代的市场反应。
全球经济失衡的无序调整随时可能爆发新的危机
就这个问题IMF认为,最有可能的结果是这种失衡以市场引导的方式平稳调整,但前提是投资者需要在今后多年内继续增加美国资产在其总资产中的比例。
IMF的首席经济学家拉詹在招待会上表示,“经济失衡急剧调整的可能性并不高。”根据拉詹的观点,当前美国不断增加的贸易赤字与亚洲国家进一步上升的外汇储备似乎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模式下的必然产物,而且这种局面难以在短时间内扭转。
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表象无非是美国的贸易赤字与亚洲新兴市场不断扩大的贸易盈余。通过历史数据回顾可以清楚发现自上世纪90年代始,美国的贸易赤字水平与其经济增长正相关性非常明显,但这不代表贸易赤字与美国经济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然而这种相关性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只有当美国经济出现回落,其本国的贸易赤字才能得到实质的缓解。如果换个角度理解,我们认为当前美国的贸易赤字可以认为是经济的指向标,而巨额的贸易赤字必然难以长时间维持。如不能及时调整外贸结构以及增加美国国民储蓄,贸易赤字这颗定时炸弹将长期困扰美国经济。
相对而言,从2000年到2005年新兴市场的外汇储备几乎以每年2500亿美元的速度增加。这些外汇储备大多以美元储备形式出现,一旦本币升值将承当巨大的汇兑损失,同时外汇储备带来的外汇占款也影响了这些国家央行货币*策的独立性。
对于失衡双方而言,长期失衡对双方都是不利的,问题是在解决失衡的过程中需要双方动作的协调一致。我们早前提到,当前全球经济失衡实际上是全球经济共生模式的一种必然结果。作为制造业中心国的中国与作为消费中心国的美国成为这个共生模式的两个重要结点,而维持这个共生模式的是资本和货物的循环流动。
但是我们目前看到的一个危险信号是,美国8月份的国外净买入美国证券下降为329亿美元,比7月份下降56%,而同期贸易逆差却继续扩大。这表明海外资金流入美国资本市场的意愿在下降。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资本循环不能维系,美国的长期利率将不得不上升,这又会加剧美国住房市场的下滑,从而财富效应的降低进一步导致资本流出美国,最终可能导致资本的反向循环,使得全球经济的共生模式出现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