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芙木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农村酒席往往最后都有一道送客菜,那么
TUhjnbcbe - 2023/11/5 21:20:00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多少钱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206/5214886.html

“*花菜都上了,该撤席走人了!”老家酒席桌上经常听到这样的督促声。

我老家在豫南,农村酒席的最后一道“送客菜”是*花菜汤。

相比一些地方的送客菜,像“滚蛋汤”“炒肚丝”等,我觉得老家的“送客菜”*花菜最讲究,最实在,也最有文化内涵。

前段时间母亲去世,在农村老家办的丧事。开好酒席菜单后,厨师特别嘱咐一个采购的亲戚:“其它的都可以忘,可别忘了买*花菜啊!”

可见*花菜是老家酒席桌上的地位了。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最后一个出场的都是能够压轴、镇场的“重量级”人物。譬如说,参加宴会,最贵重的客人通常总是最后一个到;开会,最大的官儿必定姗姗来迟。

*花菜在人们眼里,名字普通,长相普通,味道也并不是特别鲜美,为何倍受家乡人的“青睐”,最后一个在酒席里出场?

我觉得有三个原因。

一、*花菜很有内涵,散发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

*花菜是它的俗名,其实它还有几个特别雅致的名字。

它叫萱草。在古代文人眼里,它适合表达曲折美丽的情致,能让人怡养性情,寄托人们延年益寿的愿望。

唐代唐寅、韦应物、陈子昂,宋代陆游、*庭坚、司马光等很多名人大家都为它留下诗作,张大千、程十发等很多画家也为之泼墨作画。

它还叫忘忧草。诗人美萱草,盖谓忧可忘。白居易有诗句“杜康能散闷,萱草能忘忧”,陈师道有诗“唤作忘忧草,相看万事休”,晃说之有诗句“山中萱草三尺长,山中高人万事忘”,在他们眼里,萱草可以可以忘忧,可以解愁。

生活不易,任何时代都是如此。这小小纤弱的萱草,却承担起帮人们消解万古愁的重任,实在让人对它心生敬意。

它还叫母亲草,是我国的母亲花,花语寓意是永远爱你,象征着尊崇伟大的母爱。

*花菜能雅能俗,在民间还流传着一句亲切的俗语——“*花菜都凉了”。

这是对迟到的人或迟到的事的调侃式批评,既能委婉传达出说话者的情绪,又不伤迟到者的面子,语言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很多年以前,家乡人选择用*花菜当作酒席的最后一道菜,雅俗共赏,有诗意又有生活气息,看来确实是颇费心思。

二、物以稀为贵,*花菜一度是贵重的菜品。

老家豫南虽然把*花菜当成酒席最后一道菜,但并不是*花菜的产地。

四川渠县被称为“中国*花菜之乡”,而它的原产地其实为湖南邵东、祁东县。

这几个地方离我老家路途遥远,在过去那个物资匮乏、交通不便的年代,*花菜能够流入到我老家的饭桌上,实属不易,因此价格非常贵。听老人说,那时它的价格比猪肉都要贵。

记得小时候在村里吃红白酒席时,最后一道菜*花菜一般都是一个汤碗,里面象征性地漂着几根*花菜——不是主人舍不得,是它确实太贵了,吃不起。

把最贵的东西放在最后,这就不难理解当年家乡人为何用*花菜做为最后一道菜了。

三、用*花菜作最后一道菜,主要作用是委婉催促客人离席。

不是农村人急着赶客人走,不舍得让客人放开肚皮吃喝,而是由于条件所限,不得已而为之。

农村办红白事情,邻居亲戚都来了,孩子们都“倾巢出动”,通常正席得开几十桌。

我这次办事,正席一共开了40桌。院子里、大门口都摆满了桌子,一次也只能开12桌。

这就要开“临席”,来早的客人被安置先将12桌坐满,后面来的客人只能等他们吃完后再吃,坐第二“临”或第三“临”。

由于时间比较集中,每一“临”时间一般都控制在40分钟左右。这就要求吃第一“临”的客人们到了时间就要离席,让位给下一“临”。

但毕竟不能生硬地叫客人离席,所以就有了最后一道送客菜*花菜。

上*花菜时,端盘子送菜的帮工会大叫一声:“*花菜来了,各位吃好喝好啊!”人们都明白,这是在提醒该离席了。于是,正在喝酒的要最后碰杯了,大快朵颐地要加速了,已经吃好的客人就起身离席了。

这是约定俗成的老规矩,再尊贵的客人,再贪杯的酒*,到了这时候都得离席。

当然,特别尊重的至亲,有地位的客人,或者爱喝酒的客人,咨客先生会提前安排,或者让他们单独坐一桌不受干扰,或者安排在最后一“临”。

这次在农村办丧事,我感觉到虽然时代不同了,但乡村有些讲究却依然存在,这些讲究恰恰是乡村生活的灵魂,希望这些规矩不要被时代的大潮淹没。

最后,欢迎您有机会到我老家豫南做客!可以放心,*花菜上后你仍可继续品尝美味,因为您是尊贵的客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农村酒席往往最后都有一道送客菜,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