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建国70周年庆。今天又是南京解放70周年日,看着这些泛*的照片,我的心情不能平静,这张是建国15周年时,我们兄弟姐妹7人与父母的合影,看着这张照片,十分想念敬爱的爹娘呀……
我的父母都是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忠贞的共产*员……
我的父母生育了我们兄弟姐妹六个,可是养育了我们兄弟姐妹八个(其中,收养了病逝的姨妈的女儿,左一。另外,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收养了一个孤儿(烈士之子)为义子……
今天我想给大家讲述我那慈爱的母亲~张诚的故事
这是我们兄弟姐妹7人和姐夫合影
我的母亲张诚
我的母亲张诚、安徽无为县人,年生人。我的外祖父是个小商人(开杂货店的)母亲自幼聪颖过人,小学毕业时在班里成绩就名列前茅。之后顺利考入芜湖第二女子中学。年7月随着抗战爆发,母亲不得不中途失学,与自己的父母一家人过着艰苦的逃难日子,这段苦难的经历不仅使母亲看清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丑恶嘴脸,也坚定了她投身抗战革命的决心。
年7月的一天深夜,母亲不顾家人的反对,在王翠连和施同志的引导下,毅然决然地走上了革命道路,来到了襄安山区新四*江北游击纵队教导大队,成为服务团的一名团员。而我的外祖父因母亲参加新四*被国民*残酷殴打,灌辣椒水后拖回家之后死去……
母亲年加入中国共产*。同年任滁县委服务总队指导员兼队长、支书。
年定远县委任组织干事、机关支委。津浦路西总妇联组织部任部长、定远县张巷乡任区委委员、分区委书记。
年二师四旅警卫连任徐海东将*的秘书。年山东栖霞县委先后任组织部付部长、宣传部长。
年7月上海青浦县委组织部任部长。年任青浦金泽区委书记。年任松江专区妇联主任兼地妇委付书记。
年先后任江苏省商业厅人事处长、*治部付主任。年江苏省淮阴地委组织部付部长。
年江苏省卫生厅机关*委第二书记。年江苏省中西医药研究院离休……
战争年代老照片
母亲(右)和战友
母亲曾告诉我,刚刚参*时,因为是女同志个子又小,战友们都把她当小妹妹对待,令战友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刚入伍的女战士娇小的身躯里却蕴含着如此刚强坚定的爱国意志,而赢得斗争胜利的母亲,像插了翅膀一样,终于能走出家门,跟随部队雄赳赳气昂昂地向皖东——新四*根据地进发。入伍后的母亲,在组织上及战友们的教育关心和帮助下,进步很快,于年3月12日由胡昌明、冯先俩位同志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员。
在抗战革命最艰难的岁月里,母亲是在新四*安徽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度过的,为开辟发展革命根据地,服务团的同志们几乎走遍了那里的丘陵山村,深入敌后区域,进行民众的抗战组织和动员工作,不分白天和黑夜,走村串户进行宣传,母亲与服务团的同志们分散到各家各户问寒问暧,帮村民挑水劈柴,他们坚持在游击地区,领导和动员群众,与我新四*部队配合作战。面对来之日伪顽三方破坏和攻击,他们豪不畏惧,坚决地坚持在敌战区与敌人作迂回斗争。而行*途中的艰难困苦的情景至今深深地印在了母亲的脑海里,回忆起那段往事,母亲感慨万分,思绪万千……。
年,父亲李昌文(当时名字为李晓光)在淮南津浦路西定远县任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母亲在滁县县委总队服务队任指导员、支书兼队长。他俩经过了一年多的相识、相知到相爱,彼此之间有了深厚感情,这年的春天,在安徽定远县举办了一场简单淳朴而又热闹的婚礼,结成了一对同心同德,患难与共,并肩战斗的革命伴侣。
婚后第三年的春天,我们的大姐在定远县永宁镇的一个小山村里出生了,为纪念根椐地所在地定远县,我们的父母给她取名叫李远生,大姐天生丽质、乖巧可爱,她不仅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也是战友们在艰苦工作之余,争着抢抱逗乐的开心果。
可是在敌后区域白色恐怖下,我们的父母和身边的战友们,几乎日夜急行*,经常穿插敌人的封锁线,深入敌后区域,进行民众的抗战组织和动员工作,随时都有丧失性命的危险,更何况带着孩子,父母身边的战友,有的不结婚,有的结婚不要小孩子,甚至怀上孩子想办法采草药打掉,在抗战革命最艰难的年代里,有人劝父母将大姐寄养在老百姓家,可是父母坚持把孩子带在身边,一来心疼自己的骨肉,二来也不能连累根据地的老百姓,因为在当年敌人“大扫荡”“清乡”的岁月里,有很多新四*的孩子寄养在老百姓家后残遭敌人杀害,老百姓不顾一切为掩护孩子生命而牺牲的悲壮事迹深深地印在我们父母的脑海里,所以父母在多次遇到险情时,总能沉着应对,机智勇敢,配合默契,化险为夷,既保护了自己和孩子,又保护了同志们的安全。但其中的艰辛是常人不可想像的,特别是母亲,她个子矮小瘦弱(只有1米53),但意志坚强,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能紧跟部队不掉队。
战争年代母亲带着三岁的姐姐和一岁的哥哥
每一次行*前,母亲都会叮嘱父亲:“如果行*途中遇到敌情,你先带领着队伍走,我带着孩子分散着走,以防部队被暴露”。而父亲也会详细地把行*路线告知母亲,一但走散,他们就相约在下一个目的地会合。
行*路上化险为夷的大姐远生和母亲张诚
有一次在山区行*途中,天空突然雾云密布,下起了暴雨,父亲带着队伍在前面走,母亲和挑夫带着孩子在后面紧跟着走,由于山路雨大路陡,母亲她们逐渐与父亲拉开了距离,而母亲又怕孩子淋雨生病,坚持怀抱着孩子行走,这时随行的挑夫心疼地说:“大姐,这孩子真可怜!你就把她留下吧,我们会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听了这话后,母亲满含热泪地说:“谢谢!我们不能连累你们,我能坚持走向目的地。”雨水、泪水汗水浸透了母亲的脸颊……
每当回忆起这段经历时,母亲都会满怀深情地告诉我们:在抗战革命斗争中,我们为根据地人民的幸福而英勇奋斗,同样也得到了根据地的人民真心拥戴,仅仅这一个事例就能体现了我们和当地人民已经形成了水乳交融的鱼水关系。
母亲在回忆战争年代的往事时,特别会提到最惊险的一次行*故事:是发生在去广德开辟新的根据地的行*途中,那天父亲和母亲随部队正和往常一样行走在山间的小路上,突然前方部队传来情报,有一股国民*队伍正向我方追赶,情况紧急,上级传令各自立即分散隐蔽,母亲怀抱着大姐和几个战友机智敏捷地隐蔽在路边的山沟里,父亲也带着小分队的同志迅速分散隐蔽,这时,敌人的马蹄声,脚步声已由远而近地向我方逼近,因母亲隐蔽的山沟离路面很近,如果怀中孩子发出哭声就必然会引起敌方注意,那整个部队将全部被暴露,情况万分危急,为了部队和同志们的安全,母亲毫不犹豫地用手紧捂着大姐的嘴,憋着气一动不动的等待着敌人的部队经过,一会儿敌人的马蹄声、跑步声逐渐地由近而远地离去,直到完全安全时母亲才把捂着大姐的手松开。
这时看了一眼怀中孩子的母亲,突然揪心裂肺地大哭起来,只见大姐脸色发紫,全身僵硬,父亲和周围的战友们闻迅赶到,他们被这一场景惊呆了,母亲拼命地摇晃着怀中的幼儿,父亲和战友们不断呼唤着:小远生、小远生你醒醒、你醒醒……
父母的呼唤终于唤醒了姐姐,渐渐地大姐的脸色由紫变红缓缓地转过来了,奇迹在这个小生命身上产生了,大姐的手脚慢慢地也能动了,明亮有神的大眼睛也睁开了,大伙儿揪着的心顿时放下了,纷纷奔走相告,轮流争着抱逗亲吻着,战友们还赞美地说:“这孩子真乖巧,我们要给她记大功……”
望着这一情景,母亲一颗内疚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父亲走过来安慰母亲说:“别难过,一切都过去了,为了大家的安全,你这样做是对的,你看,上天都在眷顾着我们的孩子,不让她离开我们,为了抗战胜利,我们这么做是值得的!。”父亲宽广博大胸怀,饱含深情的鼓励慰藉着母亲的心,母亲慈母般的革命情怀和为革命不畏牺牲的经历深深地感动着我们!
这是大姐远生和大哥与父亲母亲年解放后的合影
这是我们兄弟姐妹五个与父亲母亲及奶奶的合影
这是我和姐姐的合影
我亲爱的母亲年2月因病离世,享年91岁。但是无论母亲走的有多远,也走不出我们子女对母亲永远的思念。
母亲有着一颗慈祥、善良的心。她待人热情、诚恳、和蔼,她平等宽厚待人,与人为善,她赋有很强的同情心,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她经常惦记着人民群众的疾苦,为了教育我们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她按排我们住校生活,与同学一样过艰苦的生活,回家时也经常与群众一样,给我们吃豆饼、榆树叶、山芋干等。在她的长期教育影响下,我们兄弟姐妹都养成了生活节俭的习惯,培养我们与群众共命运的感情。
母亲曾在困难时期收养了一名孤儿(烈士之子)为义子,视同己出,享受着与我们兄弟姐妹同等待遇,一直培养其上学,工作,成家独立生活为止,充分的体现了一位伟大母亲无私的爱。
母亲是个坚强的人。由于战争年代的艰苦环境,母亲年轻时行*打仗落下了多种疾病,几十年来她一直与病魔作顽强的斗争。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治疗,从不叫苦埋怨。在病危住院一年多期间,经历了多次抢救,她一直抱着乐观的态度,经常与医务人员及陪护的子女讲述与我父亲并肩作战的革命经历、友情、爱情,并叮嘱我们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孙,做一名对国家、社会、家庭高度负责任的正直、善良的人。她顽强的毅力,乐观的精神,受到了医务人员的一致称赞。
妈妈呀,您的精神将永存儿女心间!
全家福
原文\图片:李燕(张诚的女儿)
编辑\整理:理平肖奎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