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芙木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湘黔古道天门土地界上行
TUhjnbcbe - 2024/4/1 17:02:00
疗效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baidianfengjiankang/m/4510.html

天门土地,是洞口县长塘瑶族乡境内的一个地名,因地势高,得名天门土地。在这山岭之上,往南下山就是古楼乡陶金,往北是长塘乡林家,这一带都是深山老林,荒无人烟。

湘黔古道在这里呈东西走向,从洞口塘往西走,过洲头上(长塘河与古楼河交界处),进入长塘大公村,翻越大湾界上,进入太角尖,天门土地,古道继续往西,就是月溪乡丰阁,直至江口、罗溪,进入怀化黔阳(现洪江)。

湘黔古道在洞口塘这一节,都是大青石板路,就地取材,利用河边石头铺就,脚下就是水流湍急的平溪江,河对面就是现在的国道,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修湘黔公路前,雪峰山的山民们都是走这条古道,茶叶药材桐油等山货就从这里挑出送往山外,布匹盐米从这里挑入山内,直至贵州。

在清朝时,洞口塘这里就有厘金局及驻兵,要收税开票,也就是今天的财税机构,本地土著老人们说起洞口塘外都是叫“税门前”。除了茶叶山货布匹盐米外,这条古道还曾承担起鸦片与银洋的运输,鸦片从云贵到洪江,出洞口塘到宝庆(邵阳)武冈等,银洋则从宝庆通过洞口塘进入洪江再转运云贵。

在从洞口塘进入长塘乡境内这一段古老的山道上,天门土地算是一个有名气的地点,但知道这个地名的人现在并不多,这是一片深山区,我在百度地图、高德地图上都搜不到这个地名,只能看到它周围的一些地名,比如百家户、谭家、铜钱坳、独栗树等。

小时候走洞口塘到洲头上这条路,青石板路走起来很带感,确实有一种古道那样的历史感,后来修沪昆高速,这节古道算是毁了。古道从洲头上就开始爬升拔高,进入林区,不再有青石板路,多为土路。

每年清明时节,我们都要去天门土地扫墓挂青。有时候会从洲头上随着湘黔古道往西走,有时候会从百家户上去,有时候会直接从大湾翻山而上,这是难度最大的一条路,地势陡峻,所以地图上的这里就叫做“大湾界上”,这个“界”字发音同“盖”,拼为gai,“界上”就是洞口山区方言中形容地势极高的名词。天门土地也叫做天门土地界上。

爬大湾界上需要两个小时左右,到达山顶,然后再往西沿着古道往西走,还要一个多或两个小时才能到天门土地。这来回将近六七个小时的路程,绝对会让人走的腿软,小时候大人都很少带我们走这条路去扫墓,就是担心人小走不动。现在要好一些,能开车到半山腰,省下一半时间。

红色圈内即为天门土地

湘黔古道到大湾界上以后,就一直在山顶延伸,这一截都是平路,只不过弯弯曲曲,峰回路转。天门土地其实是这片区域最高的山峰,但地图上没有标出,倒是周围的石垄溪、桂岩山给标出来了。不过它的具体海拔我一直没有测量过,手机在山顶,信号极其微弱,没法测量海拔。

清朝及民国时期,月溪丰阁一带出了一些财主状元等人物,他们或做生意或当官,都要走这条路,出洞口塘,前往武冈、宝庆等地。所以这条古道山路,在当时修的非常好,丰阁那边几个财主年年遣人维修山道,路修的很宽,听老人们说解放前丰阁的财主们都是骑马或坐轿子走在这条山道上,遥想当年,纵马坐轿在这苍茫的雪峰山顶上,铃声叮当、马蹄声碎,一览众山小,也确实威风得意。

白云苍狗,几十年过去,当年那条能骑马抬轿的宽畅山道,现在很多地方都坍塌堆挤,变窄了,两人并行都不方便。由于在山顶,海拔高,山道两旁树生的高大,荫蔽住阳光,杂草黄茅反而生的稀少,因此山道并不是太荒凉,不过我们每年都是清明上来,要是六月夏天估计植被还要茂盛一些。

湘黔古道(长塘大公至月溪丰阁)

天门土地路边的一块石碑,看起来应是近二十年前后人所立,碑文不太清晰,能看到“右走丰阁”,“左走x龍”等字眼。实际上,从天门土地向东再走三四里路,还有一块碑,那块碑历史要悠久很多,能看到“皇亲xx”字眼,这次天气不好,阴雨不断,我们就没赶过去看了,明年扫墓再去看看。

天门土地上残留的一个庙,砖瓦结构,也是后人所建,据老人所说,很久以前原来是用石块木头搭建的庙,后来也被损毁,湘黔古道使命早已结束,现在这条山道走上一整天都看不到一个人,你要是一个人在这安静无声的高山之巅行走,多数人估计心里也会多少有点害怕,走这山道给我最大感觉就是安静,几乎听不到什么声音。

山岭之上,生有大片的高山杜鹃花,这些杜鹃都是生长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古树,一些老树的直径目测都是30公分。杜鹃品种很多,不过我对这个认识不多,只知道映山红这个品种,其他的从植物学来鉴别,不知道是否云锦杜鹃还是鹿角杜鹃,行路匆忙,也没去考究。从花的颜色来分,至少有四种,红色的映山红,紫色杜鹃、白色杜鹃、粉色杜鹃。

一路杜鹃花开

植被高,雾气大,看不到远处

多花姜形黄精,在这界上分布不少,路边都能随处可见,但都是三五年的小黄精,拇指或花生大小,估计大的已经在前几年的疯狂采挖中被挖完了。我家早年做过的九蒸九晒黄精,就是用它炮制加工,也是甘甜可口,比鸡头黄精稍逊一点。在古代它是辟谷修炼必备之物,被称为“仙人余粮”。

宝铎草,清明期间开出黄色小花,非常好看,这种山间小精灵在天门土地分布也不少,但在低海拔山区就毫无踪迹,民间用于润肺止咳化痰,但用者不多,不知道是药力欠缺还是没有开发。

这是去年扫墓时看到的一株飞龙掌血,是我目前见到最大的飞龙掌血,有好几十米长,皮刺密布,犹如恐龙世界中的甲龙尾巴。今年到天门土地界上时,雾雨太大也没去找它了,应该还在。飞龙掌血是个极具武侠江湖色彩的名字,瑶药称为入山虎或三百棒,形容其药性峻猛,它是民间风湿好药,活血通络,切片晒干后,我们多用其与其他药材一起泡酒,药借酒力,酒助药性,在雪峰山区,阴寒潮湿,民间多喝酒驱寒祛湿。

难得一见的七叶一枝花幼苗,才刚刚长出一片叶子,原来天门土地这山上七叶一枝花还是不少的,都随着前些年在云南白药以及抗癌用药上的大量使用,导致疯狂采挖,几近绝迹。它喜生阴暗地表腐殖土层,采挖最简单,甚至用手都能挖出,但生长却最为缓慢。

草药牛尾巴,春天发芽长出一条紫青色长藤,很是醒目,其多与鸡蛋炖汤用于治疗头晕心慌。

细辛,香味浓郁,也是祛风散寒的好药,只不过现代医药认为其有小毒,所以言之“细辛不过钱”,不敢大剂量使用,其实非也。好几年前,我曾用一二两根叶俱全的细辛泡酒几个小时,然后喝下,没有任何事情,但脸部发热,耳鼻舒畅,可见它确实是通上窍。

传说中很难见到的八角莲,这是一种长相奇特的珍稀植物,一支茎秆顶着一片叶子,有点类似莲叶,地下根茎与七叶一枝花较像,它也有小毒,多用蛇虫咬伤,清热杀毒,所以它还有一个比较生恐的名字:鬼臼。所以《本草纲目》记载:子死腹中(胞破不生),用鬼臼不拘多少,研为末。每服一钱,加酒一碗,煎至八成,一次服下,死胎即出。此方名“一字神散”,非常有效。

虽说一路寂静,但在路上还听得几声大鸟鸣叫,并非野鸡的“咯咯”声,也非竹鸡的“奔呱哐”,停下来想再仔细听听,却再无声响,莫非是岩鸡。我去年及前年也听到过这个叫声,声音短促响亮。在这高山顶上,岩鸡还是有的,这是一种体型最大的野鸡,据说大的能有七八斤,在雪峰山的高山界上,岩鸡,还有白野鸡(学名白鹇)、锦鸡,都属于很珍稀的雉科禽类。

岩鸡(图源网络)

白野鸡(图源网络)

我听老人们讲扒哇,在这界上,野猪、野羊都不少,古老以前,还有野牛、豹子、老虎(华南虎,我们当地土话叫做“老虫”)等,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洞口的长塘、月溪、渣坪、罗溪、大屋这一带是有华南虎存在的。

所以那时候,丰阁的财主们在山道来往,都有带刀枪的,其实天门土地这一带,土匪是从没听说过,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天门土地离洞口塘比较近,也就是二十来里路,而洞口塘则有驻兵;二是天门土地周边多是瑶民居住,那时民风彪悍,结寨而居,不少人以打猎为生,也有鸟铳之类武器。财主们带刀枪过路主要是防身怕野兽,以后有空讲讲雪峰山里动物的扒哇(讲故事之意)。这两年,对生态、对野生动物保护抓的严格,实在是当政大好事,功德无量。

时至中午,雾雨渐大,扫墓挂青完毕,急急返程下山,行至山下,回首抬头望,天门土地界上早已藏身云雾之中。到的家来,温上一壶米酒,炒上几盘荤菜,再加一个野菜“鸭脚板”,斜风细雨中,把酒话扒哇。

1
查看完整版本: 湘黔古道天门土地界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