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芙木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拜谒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TUhjnbcbe - 2024/4/8 19:44:00
北京哪家医院能治疗好白癜风 http://www.txbyjgh.com/m/

拜谒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晨之风

到广州来已经不止一次了,但是每次来似乎都是行色匆匆的。其实我的心里一直以来有个愿望,那就是抽出点时间去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拜谒,祭奠一下长眠这里的英烈。

在武汉华中师大学习时,我去过纪念武昌首义的红楼,瞻仰了为之牺牲的革命先烈。众所周知,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在它的唤醒下,全国革命浪潮风起云涌,最终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中国的社会步入了一个崭新时期。尽管以后的道路很曲折,但是孙中山先生作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黄花岗起义在武昌起义之前,虽然是一次失败的起义,但是它的启迪意义远胜过它的失败。它吹响了埋葬清王朝的号角,唤醒了更多的仁人志士奋起斗争,最终迎来中华民族伟大觉醒。我们应该牢记那些为了中国的明天和光明而献身的先烈们,更不能因为他们的失败而忘却。我之所以一定要拜谒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就是为了凭吊那些已经被逐渐遗忘的英雄。

7月17日,正是暑热天气,我在广州采访“出彩淮阳人”,完成任务回宾馆,途经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当时已是暮色苍茫,但是一种莫名的冲动还是促使我停下车来。在好友的陪同下,夕阳西下之时,我静下心来,走进黄花岗烈士陵园,心怀虔敬,拜谒一百多年前的那群欲挽救民众于水火的热血青年的魂灵。

黄花岗公园类似于共产党的八宝山公墓,当地人说这里是党国文化的荟萃地。它的正门是年竣工的“浩气长存”牌坊,“浩气长存”四字为孙中山先生手书。牌坊巍峨耸立,由巨石磊成,风格简洁大气,这里是游人们拍照留念的地方,可惜光线不太好,我没留下纪念照片。过正门百余米有年修建的默池,是瞻仰、拜祭先烈必经之道。池上有一座拱桥,谒陵者下拱桥时都要低头看路,仿如默念,故名默池。默池紧接着主墓道,墓道尽头就是陵墓。墓地建筑成四方体的墓塘形式,墓塘下即为72烈士安葬处,墓塘上面建有四柱方形碑碣亭,亭中立一碑碣,上刻“七十二烈士之墓”,亭四周绕以铁链栏杆。烈士墓后有年建的纪功坊一座,横额为“缔造民国七十二烈士纪功坊”,系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章炳麟题写。纪功坊后用72块青石叠成上窄下宽的近似三角形状,这些青石称为“献石”,每块献石上面刻着一个捐款的国民党支部名称或个人的名字,72块青石象征72烈士。叠石的最上端,是高擎火炬的仿美自由女神雕塑,表达为建立自由平等国家而奋斗的革命思想。见到这一塑像,我很是吃惊,总认为自由女神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如今竖立在这里,似乎很有点“大逆不道”的味道。不过转念一想,这里纪念的是国民党的精英,他们信奉的是资本主义,不是后来的共产党信奉的共产主义。据身边群众讲,这尊自由女神像很有意思,几经废立,可谓命运坎坷:最早的形象参照美国的自由女神像雕制而成,左手挟《临时约法》,右手举槌,正对前方墓塘碑亭顶部的自由钟,警醒世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年,蒋介石将自由女神像改为国民党党徽,几年后又复原。年,女神手中的槌子被换成了一杆枪。文革中,自由女神被改成一支两米多高的火炬。年又重塑为自由女神像,不过增加了很多中国元素。一尊自由女神像折射了中国百年来的历史风云,真的让人浮想联翩,也许这就是历史。“纪功坊”之后立有一纪功巨碑,成为了广州市现存最大的碑刻,背面为烈士就义表,刻有86人的姓名,我们平时所说的七十二烈士只是一个代表。正面是邹鲁撰文的《广州辛亥三月廿九革命记》,为广州起义和牺牲的烈士盖棺论定,今天读来依然感人肺腑。

围绕墓碑一周,我缓缓而行,脑海里遥想出黄花岗起义当年的情境来,为缔造民国的烈士们舍生取义的精神所感动。黄花岗起义是年4月革命党人在广州举行的起义,又称“广州起义”、“广州三·二九之役”。年11月孙中山、黄兴、赵声等革命党人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开会议,决定再次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黄兴担任总指挥。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中国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即广州起义。敢死队突入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走,起义军焚毁总督署后,在东辕门外与水师提督李准派来弹压起义的北洋军短兵相接。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起义失败后,黄兴负伤撤回香港,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革命志士牺牲,牺牲的中国同盟会会员有名可考者八十六人,其中七十二人的遗体由倾向革命的潘达微寻获安葬于广州红花岗。潘达微非常喜欢菊残犹有傲霜枝诗句,于是把红花岗改为黄花岗。黄花即菊花,菊花傲骨斗霜,高风亮节,用来比喻七十二烈士很是恰当。

我了解过黄花岗烈士的事迹,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家庭条件还不错,但是为了民族的未来,选择了革命的道路,并为之牺牲,这种精神是难以理解的。他们都是一时之选的栋梁,原本可过上优越的生活,但却义无反顾地毁家纾国,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这是一群热血青年,为了改变国家命运,做了殉道者,但是他们的大无畏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感动一代代后来人。

当时的满清政府江河日下,腐败透顶,在中华民危机四伏的时候,清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疯狂镇压,成了帝国主义在华的走狗。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由一开始的改良初衷逐渐转变为要通过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并且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才能拯救整个民族。早在年,同盟会成立之时,孙中山就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主张。孙中山的伟大在于,他奔走、呼吁和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但是大多都失败了,但是他“屡败屡战”,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大大激发了先进中国人奋起挽救国家于危亡。在孙中山先生的直接召唤下,秋瑾、林觉民、黄兴等一大批革命党人前仆后继、赴汤蹈火,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半年后武昌起义爆发,直接导致满清大厦轰然倒塌,尽管后来革命果实被窃取,但是毕竟进入了形式上的民国时代。黄花岗起义是武昌首义的前奏,意义重大。孙中山撰文指出:“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之役并寿。”

瞻仰完纪功坊,我步行到右面的陪祭墓地,这里集中了国民党知名的人士,紧靠纪功坊的是潘达微的墓碑,这是一个值得敬仰的人物,在当时环境下,能够站出来做埋葬烈士的事情是需要一些勇气的。年,潘达微病逝于广州,临终前留下遗愿:希望陪葬于黄花岗长伴七十二烈士。新中国成立后,广东省人民政府实现了他的心愿,将其遗骨附葬于黄花岗烈士陵园内东侧,人们誉之为“七十二烈士的守护神”。在这里还有中国飞机试飞第一人冯如的墓地,其他还有一些,因为时间紧,大多不记得了。不过有一个墓碑我倒很有印象,实际上是汪精卫题写的,大概是汪精卫的名气太大,担心墓碑受到伤害,于是“汪精卫”三个字被挖去,替补上了“汪兆铭”,这也是汪精卫的名字,但是好多人不知道,让人看了碑文又会引起一阵唏嘘。

天几经很晚了,我拿起相机照了一些照片,因为光线不太好,效果不令人满意,但是也算是保留我一段记忆吧。路过碑林,我们走出公园大门,外面已是万家灯火,马路上车水马龙。公园里来了好多晚练的人们,还有一些跳广场舞的大妈已经进入状态。我在想,一百多年前,为了今天的和平生活,有一群尽管是资产阶级的革命党人,为了民族的光明,“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应该为后人所铭记。一个世纪过去了,先进的中国人历经磨难,革命党人的血没有白流,孙中山先生没有完成的宏愿如今在中国共产党人手里变成了现实。

当今世界,中国早已不是当初的中国,中国人的步伐越来越坚定,在世界的大家园里,中国人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展现着一个民族的实力。今天的我们回望黄花岗起义那一段历史,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告慰烈士们:你们的遗愿已基本实现。

回到宾馆,黄花岗那夜色中高耸的纪功碑一直萦绕我的心头,如一柄巨剑直刺苍穹,散发着浩然之气。我知道它的下面栖息着一群威武不屈的灵魂。

——年8月2日上午

作者留影于黄花岗公园

1
查看完整版本: 拜谒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