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芙木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时隔14年,我还是想谈谈这部因过于暴露被
TUhjnbcbe - 2024/4/10 17:51:00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序·黄巢《不第后赋菊》

年12月,国内上映了一部“金光闪闪”的电影,名叫《满城尽带黄金甲》,由周润发、巩俐和周杰伦主演。

上面的诗句,正是这部电影的名字来源,也是这部电影主题的承载。

作为张艺谋精心改编执导的色彩视觉盛宴,虽沿袭了其一贯的电影风格,但在口碑上却没有得到国内观众的肯定,豆瓣上大量的恶意评分和电影的票房与所获奖项形成极大的反差。

张艺谋的电影艺术,一直是大胆而张扬的,这一次也不例外,只是他对于“白花花馒头”的大胆设计,却没有得到大家的理解。

别的不说,仅以老谋子用这么一部色彩大戏将古语中的“骄奢淫逸”四个字做了最彻骨的描述这一点,其实就够我们为这部电影喝彩了。

01、骄

这个词,用在王后的小儿子元成身上再合适不过。

原著周朴园的几个儿子中,周冲最为纯粹。

经过改编以后,周冲跟四凤的感情线被删除了,取而代之的是皇权腐蚀下,野心勃勃却没有太多成算的元成。

碍于电影的篇幅,张艺谋在刻画人物形象上,勉强算是尽其所能的,元成的出场很早,乍一看,的确是一个单纯、美好的孩子形象。

只是,宫廷内的王子,越是人畜无害,越让人害怕。

事实上,王后和太子元祥的种种,张艺谋早已透过“第三视角”的镜头描写,暗示了元成对母亲和大哥乱伦的了解,可他隐藏的很深,完全没有被人察觉。

直到元祥受伤,王后从元祥的寝殿出来,突然感觉到了什么,回头所见的,是混合着猩红色的长廊尽头处,元成那一双满是恨意的眼。

至此,我们算是明白,九月九这一场殊死一战,元成在其中大概也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只是没想到,三兄弟里,竟是元成继承了父亲的野心勃勃和对皇权的极致渴望。

古人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这话一点不假,元成空有满腔的野心,过于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对方的实力,天真地以为借着母亲和哥哥谋反的势,就能顺手逼迫父亲退位,让人哭笑不得的同时,又为元成的狠绝胆寒。

哥哥元祥元杰尚且对王后有敬畏之心,对王后有情,对兄弟有义,可元成却将已经受伤的元祥一刀毙命。

虽说听着他吐露自己从小不受重视的经历,看起来是情有可原,可他无君无父无母无兄无情无义的行为,早已经盖过了所有,让我们看到了在皇权腐蚀后剩下的一副冷血的躯壳。

骄,有骄傲,自以为是之意,元成最后被自己的父亲鞭笞至死,血肉模糊,不成人形,也是他该付出的代价,而这一幕,配合着张艺谋特有的色彩镜头,多了几分诡异。

尤其是,张艺谋在所有流血的场面里,极尽可能地将猩红色和金色混搭,营造出一种生锈的“锈色”,本身就自带一种腐蚀的景象,这无疑也暗示了皇权之下、制度,人心的腐蚀和残忍。

02、奢

奢,奢靡之意,这是最好理解的一个字。

这部电影从它的片名,就已经道出了电影的奢靡景象,只是这还不够,满目的金黄色,为这场“奢靡”做了最直接的描述。

电影里有好几个王后梳妆的画面,她妆台上的饰物,无一例外都是金黄色的,服饰同样也是金黄色的,甚至,宫廷内外使用的各种器具,也基本上以金黄色为主,既显现了她身为王后的尊贵,也带出了宫廷用度的奢侈。

比之更为夸张的,还有王的龙袍和黄金盔甲,那走起来叮叮当当,由无数金属片制成的龙袍和黄金盔甲以及元杰带领军队殊死一战的盔甲,更是让人惊叹王族的极致浮夸。

据说,王的龙袍和黄金盔甲都是重金定制的,其中龙袍用金线钉满了18K金片,重约40斤,高达万的价值,而黄金盔甲则是由金属镀金制作而成,连同头盔重约45斤。

戏里戏外,这个王朝的奢靡厚重都让人难以侧目。

和奢靡相伴的,往往就有颓败之气,王朝如此的奢靡之下,正是人性的沦丧和道德的缺失,王族和王廷内物件的金光灿烂与带着血色的宫廷柱子形成极大的反差和讽刺

电影色彩和摄影镜头的使用,一直都是张艺谋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在他的电影里,我们能看到,即便故事的叙事不够强,他也能透过色彩和意象寓意深刻地融合在一起,以此表现电影主题的丰富详实。

导演刻意将故事的矛盾集中在九月九重阳节,其实用的,也是菊花黄灿灿的花色作为意象。电影从开始就一直铺垫“登高祭先人”的日子,而王后手中一直不停的菊花刺绣品也寓意着这个日子的特别。

菊花,其实是一种生命力极强,有些像野蛮生长的生物,但这种生物开花的时候,却是霸道中带着孤独的,所有的花开花谢,似乎都与它无关,它总是自己静静地开,静静地落。

王城中,走过一道道宫门,我们能看到宫殿门前的高耸的菊花台,那是为了王族登高所用,菊花台下,金黄色的菊花争奇斗艳,这一地的金黄却盖不住一地士兵的血色。

最终,王仍坐高台,仍和仅剩的王后,元祥说着他口中的“规矩”,一个不讲规矩的人,屡屡和自己的妻儿谈规矩,未免讽刺。

03、淫

电影改编自曹禺的《雷雨》,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故事了,只是张艺谋没有将故事背景按照原著设置在封建时期的大家族里,而是直接将故事搬到了一个皇权至上,虚伪至极的后唐王朝里。

这让原著中的周朴园那种专制,伪善的做派有了更直观的描述,也让故事的悲剧性更强烈一些。

电影的开端,入眼便是“白花花的馒头”,故事中几次呼之欲出的“白馒头”完全乱了观众看片的心神,可若是将眼光聚焦于此,那么我们是无从理解张艺谋用意的。

“白馒头”正是“欲望”的代名词,是生而为人最为原始而狂野的冲动。

纵观张艺谋的作品中,关于性的意象,他用了很多,但只有这次的“白馒头”是最为大胆露骨的,大概也是因为故事内容的与众不同,让他有了这样的设想吧。

故事中,王原本只是一个都尉,造反夺得王位后,赶走了已为他生下嫡长子元祥的原配,改娶梁国公主巩固自己的权位。

加上常年征战在外,王后与他没有情感可言,以至于王后居然跟自己的继子元祥有不伦关系,王后深陷继子的爱情迷障里,全身更是张扬着对王的反抗情绪。

与此同时,本就庸碌无能,胆小如鼠的太子在与继母的不伦关系和对父亲的愧疚中拔河,最后转移情感,跟蒋太医的女儿蒋婵好上。

太子大白天地就和蒋婵在屋子里行颠鸾倒凤之事,被王后发现时,太子仍旧衣衫不整,蒋婵则是大半个“白馒头”都露出来了,跪在地上,战战兢兢,发丝凌乱,无一不在昭告着外人,她和太子刚刚在做什么。

王后也一样,电影里多次出现王后疾走的画面,她胸前大片的“白馒头”晃荡着,视觉上确实有冲击力。

和所有女人不同的是蒋婵的母亲,她是故事中唯一没有露的女性角色,这样的反差,也在暗示,蒋婵母亲的安分守己和小心谨慎。

在规则礼制成熟的国度里,蒋婵跟太子的私通,太子跟王后的私通,都已经跳脱了“礼制、法度、人伦”的条条框框。

尤其是,当故事的走向跟《雷雨》重合之后,真相透过王后的口说出来,蒋婵和太子是同母异父的事实将“乱伦”“性”的纠缠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

饱暖思淫欲,不可否认,以王长子元祥所代表的便是“淫、乱”这两个字。

04、逸

前文中提到菊花是张艺谋在这部电影中一个非常好的意象,不仅仅是用在其色彩的铺垫上,还有菊花所蕴含的意义。

菊花,有安逸的隐士象征,更有勇敢的斗士寓意,电影中,只有一个人是集两者于一身的,那便是二王子元杰。

他是三个王子中最幸运的,他不仅得到母亲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时隔14年,我还是想谈谈这部因过于暴露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