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阳、厥阴引经药
柴
胡
退热要药
别名基源
柴胡,是常用解表药,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
北柴胡:为植物北柴胡的根,又名硬柴胡、竹叶柴胡(《植物名实图考》),铁苗柴胡、蚂蚱腿、山根菜、黑柴胡、山柴胡。
南柴胡:为植物狭叶柴胡的根,又名软柴胡(《本草汇言》),香柴胡、红柴胡、细叶柴胡。
《本草汇言》:“银柴胡、北柴胡、软柴胡,气味虽皆苦寒,而俱入少阳、厥阴,然又有别也。
银柴胡清热,治阴虚内热也;
北柴胡清热,治伤寒邪热也;
软柴胡清热,治肝热骨蒸也。
……《日华子》所谓补五劳七伤,治久热羸瘦,与《经验方》治劳热,青蒿煎丸少佐柴胡,言银柴胡也。
《衍义》云,《本经》并无一字治劳,而治劳方中用之,鲜有不误者,言北柴胡也。
然又有真藏虚损,原因肝郁血闭成劳,虚因郁致,热由郁成,软柴胡亦可相机而用。
如《伤寒》方有大、小柴胡汤。仲景氏用北柴胡也。
脾虚劳倦,用补中益气汤,妇人肝郁劳弱,用逍遥散、青蒿煎丸少佐柴胡,俱指软柴胡也。业医者当明辨而分治可也。”
采收炮制
柴胡一般在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杂质和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性味功效
柴胡药性苦、辛,微寒。归肝、胆经。具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退热截疟的功效。《本草纲目》称柴胡是“引清气退热必用之药”。
《本经》:“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别录》:“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
《医学启源》:“柴胡,少阳、厥阴引经药也。妇人产前产后必用之药也。善除本经头痛,非此药不能止。治心下寤、胸膈中痛……。引胃气上升,以发散表热。”
柴胡在临床上常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等病症。
现代药理学证明柴胡解热作用的有效成分为柴胡挥发油,柴胡抗炎作用的有效成分为柴胡皂苷。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版)建议临床用量为3~10克。
应用禁忌
柴胡其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阴”之说,阴虚阳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医学入门》:“元气下绝,阴火多汗者,误服必死。”
《本草经疏》:“病人虚而气升者忌之,呕吐及阴虚火炽炎上者,法所同忌。疟非少阳经者勿食。”
《滇南本草》:“伤寒发汗用柴胡,至四日后方可用:若用在先,阳症引入阴经,当忌用。”
柴胡同属植物较多,尚有多种都可入药,如银州柴胡、兴安柴胡、长茎柴胡、金黄柴胡等。而大叶柴胡根部近芦头处有明显的螺旋状环节,又被称为“螺纹柴胡”,有毒,不可当柴胡用,且有误用致死的报道。毛柴胡别名枪刀菜、毛牛耳大黄,药用为菊科植物毛连菜的根及全草,也不可当柴胡用。
如今中药材市场较为混乱,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现象较多。因此,医院在采购中药材时,一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