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芙木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心闲体正臻于妙境的驾驭之道
TUhjnbcbe - 2024/6/7 20:37:00

中华传统文化,流传下来很多文化瑰宝,成语就是其一。每个成语都是特定文化体系中提纲挈领之论说,富有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涵义。

汉语成语的“心闲体正”,就具有人生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深刻意蕴,揭示了人生臻于妙境的驾驭、操控之道。

从人生价值观上言,一切修为之功夫,根本的要义在于修养内心。心修而性分定,就能四体不言而喻,言行合一,“从容中道”。

从人生方法论上言,人生的化境,必基于循序渐进的修为,由掌握技艺、技术和技巧而达致心闲体正的境界,驾轻就熟,匠心独运。

成语“心闲体正”,出自《列子·汤问》。原文为:

造父之师曰泰豆氏。造父之始从习御也,执礼甚卑,泰豆氏三年不告。造父执礼愈谨,乃告之曰:“古诗言:‘良弓之子,必先为箕,良冶之子,必先为裘。’汝先观吾趣。趣如吾,然后六辔可持,六马可御。”造父曰:“唯命所从。”泰豆氏乃立木为途,仅可容足;计步而置,履之而行。趣走往还,无跌失也。造父学之,三日尽其巧。泰豆氏叹曰:“子何其敏也?得之捷乎!凡所御者,亦如此也。曩汝之行,得之于足,应之于心。推于御也,齐辑乎辔衔之际,而急缓乎唇吻之和,正度乎胸臆之中,而执节乎掌握之间。内得于中心,而外合于马志,是故能进退履绳而旋曲中规,取道致远而气力有余,诚得其术也。得之于衔,应之于辔;得之于辔,应之于手;得之于手,应之于心。则不以目视,不以策驱;心闲体正,六辔不乱,而二十四蹄所投无差,回旋进退,莫不中节。然后舆轮之外可使无余辙,马蹄之外可使无余地;未尝觉山谷之险,原隰之夷,视之一也。”

“心闲体正”,现今有的解说为:心里宁静,行为端正。实则,“心闲”既是安静的不躁动、妄动,又是不违背自然规律的因循。“体正”,非但是御驾之为的端正,更是合乎御驾之妙理。

“心闲体正”的深刻寓意,就在于与化合一之妙,它非是心静以操持其正,而是神明自得之正。

心之为闲,就在于无有凿妄造作之为。

心之闲,非是无所事事的无心,也非只是去除私心杂念的虚静之心,而是达致化境的与物化为一的心境。这一心境的达致,既基于凿作、造为妄念的去除,又基于对御马之性的适应和掌控。

达致心之闲的修为工夫,先基于对物性的了解和掌握。“箕”者,造弓之具;“裘”者,扇冶之具。“良弓之子必先为箕,良冶之子必先为裘”,正在于揭示御马之为的前期准备和具体实践。

“趣”者,为行。“观吾趣”和“趣如吾”,就是跟着学。“立木为途,仅可容足;计步而置,履之而行”,是形似性技能训练的准备。“趣走往还,无跌失”,乃是藉由这一训练技巧以为掌握持辔御马的技能。

所有的技能训练,都围绕一个心字展开。“曩汝之行,得之于足,应之于心”,就在揭示一切行为、动作的训练都是在练心,心方是行的主宰。心驾驭于行,行得乎持辔御马的技巧,就能掌握“六辔可持,六马可御”的技艺。

在掌握行为、动作技巧的同时,也使心有了驾驭技巧的能力和水平。“得之于衔,应之于辔;得之于辔,应之于手;得之于手,应之于心。”

此时的心,就是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心无旁骛。没有了造作之生搬硬套,没有了助长之矫揉造作,而只有了顺应自然的无为因循。

体之为正,就在于无违于物性的因循。

在“心闲”和“体正”之间的关系上,当是先有“体正”然后方能“心闲”,为什么“心闲体正”的结构是“心闲”而后“体正”?这里,就涉及学用的关系问题。

学习一门技巧或技艺,先学到的是动作和方法上的“体正”,亦即是掌握正确的路数和技术。在此基础上,方能熟练生巧,而达致“心之闲”的神妙。

达致“心闲”的地步,方能把持辔御马的进止常数、迟疾常度了然于心,虽是“不以目视,不以策驱”,而可达致“进退履绳而旋曲中规”之妙。

技能培训中的“体正”,是掌握马性和持辔御马之道术。持辔御马的“体正”,乃由于“心闲”使然,此是熟能生巧而掌握技巧后的化境运用和应用。

此时的“心闲”,既是“外合于马志”的掌握马性之因循,又是“内得于中心”的“平静而不乱”。此时的“体正”,既是心无造为的安静使然,又是心“合于马志”的因循所然。

心闲体正,就在于与物化为一的神妙。

心闲体正的御马之境界,乃是人马合一、心御合一的化境。有此“诚得其术”的化境,方能达致“取道致远而气力有余”的神妙御驾之道。

“取道致远”,是御马达致的功效和效用。“气力有余”,是御马之妙而有的操控后果和结果。藉由“气力有余”可证御马之妙,藉由“取道致远”验证御术之妙。

心闲体正的御术之妙,既是“齐辑乎辔衔之际,而急缓乎唇吻之和”的“体正”,又是“正度乎胸臆之中,而执节乎掌握之间”的“心闲”。

心闲体正之妙的体现和体验,既在于“六辔不乱,而二十四蹄所投无差,回旋进退,莫不中节”的适宜,又在于“舆轮之外可使无余辙,马蹄之外可使无余地”的恰当。

心闲体正的御术之妙,以其达致人马合一、心御合一的化境,故能忘乎外在的干扰和不利,而视“山谷之险”和“原隰之夷”为一,不觉其异。

心闲体正的深刻价值意蕴,要求我们在接人做事上先做到知彼知己。

知彼,方能待人若客,以人待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知己,方能克服意必固我之造为,去除矫揉造作之凿妄,克服生搬硬套之做作。

知彼,方能做事合理,因物付物,一切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

知己,方能保持虚心清静,始终确立以外在事物为中心的客观、因循思维。

做到了知彼知己,就能掌握心闲体正的价值意蕴。有了正确人生观和方法论,则人生的“心想事成”就会如虎添翼。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经沧桑而绵延不绝,已充分证明中华传统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和迎接各种挑战的开拓能力。这一文化内涵,既本自“学·思·观”的探求真理而来,又呈现着“学·思·观”的理性自觉和开放思维。让我们齐心协力地一道投入“文化自信”的时代洪流之中,为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冷静的思考,清醒的应对,果敢的斗争,无愧的付出。坚信“文化自信”,践行“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

欢迎评论交流探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感谢版权原作者。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闲体正臻于妙境的驾驭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