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哉!八百里河套。东起乌拉,南临黄水,西接大漠,北依两狼。扶摇而环顾,九边之壮美;开襟而纵览,四序之清凉……”
一首《河套赋》,道不尽河套平原的碧水长空、群芳万类。
曾经,这里是历史的古战场,也是民族的融合地。如今,现代农业在这里蓬勃发展,原野孤村已成现代化农业基地。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境内的总干渠景色。(图片由巴彦淖尔市委宣传部提供)
引黄灌溉面积超亿亩
黄河畔,一座米黄色的建筑——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矗立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黄河河套文化旅游区内。
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首任馆长刘永和在内蒙古河套灌区管理总局工作了20多年,曾参与兰州大学潘保田教授主持的黄河形成与演化研究,谈起黄河的形成和发展如数家珍。
“大家都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刘永和说,早在万年前,“蓝田人”就在黄河流域生活。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大量古文化遗址遍布大河上下。
大约在多年前,黄河流域内已开始出现农事活动。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青铜、铁器、“四大发明”以及诗经、唐诗、宋词等文化典籍,也都产生在这里。后人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
同时,黄河也是一条多灾的河流,频繁泛滥、改道,给沿黄地区造成巨大灾难,黄河洪水威胁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黄河是一条多沙的河,多年平均年输沙量达16亿吨,最大年输沙量达39亿吨,是世界上泥沙最多的河流。黄河又是一条“游荡”的河,曾经多次改道。黄河河道变迁的范围,西起郑州附近,北抵天津,南达江淮。在过去的多年间,黄河下游决口多次,其中重要改道26次,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说法。
刘永和说:“从大禹治水时起,历代都有治理黄河的记录。但黄河真正得到治理要从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治理黄河开始,从那时起,黄河扭转了频繁决口改道的险恶局面,创造了伏秋大汛岁岁安澜的奇迹。”
在除害的同时,沿黄地区还大力兴修水利,引黄灌溉。
为巩固边陲,秦汉开始实行屯垦戍边政策,在湟水流域及沿黄河的宁蒙河套平原等地,开渠灌田,大片荒漠变为绿洲,赢得了“塞上江南”的赞誉。
经过几千年的开发,目前黄河流域引黄灌溉面积已达1.1亿亩。主要有上游宁蒙灌区、中游渭汾盆地、下游豫鲁两省沿黄平原灌区。而位于黄河“几”字弯的河套灌区,是沿黄最著名的灌区。
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
黄河滚滚,奔涌东流,流经河套平原,“画”出一道惊艳的“几”字弯,便有了锦绣繁华的塞上江南。河套平原水丰土沃,素有“天下黄河,唯富一套”之称。
生于河套、长于河套的雷守义,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