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芙木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看看古代文化人的打卡圣地敦煌
TUhjnbcbe - 2024/6/27 1:19:00
白癜风好医生 https://m.39.net/news/a_5999159.html

如果古代有打卡圣地这一说法的话,长安、洛阳、金陵、扬州、苏杭什么的一定是耳熟能详的大咖。“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但——是——,除了这些当时的一线城市外,还有一个地方也是文化墨客们经常组队或单挑的打卡圣地,它就是敦煌。

其实处于丝绸之路咽喉之地的敦煌生存环境远比不上歌舞升平的江南又或者夜夜不夜的长安,不过,大约是因为黄沙戈壁的荒凉景像以及奇特的异域风情,使得文人们孜孜不倦地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离别相聚,感概万千,把自己感动得要死,然后一壶浊酒一阙词,一声长吟一首诗,成就了这个小众文化胜地(小众就是高级,不接受反驳)。

如果,你用“敦煌”来搜索古诗,会得到下面这样的结果:

《敦煌乐》——明角声吹彻梅花,胡云遥接秦霞。白雁西风紫塞,皂雕落日黄沙。汉使牧羊旌节,阏氐上马琵琶。梦里身回云阙,觉来泪满天涯。

杨慎是明代首辅杨廷和的儿子,是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中除了余首诗词之外,最彪悍的战绩就是怼皇帝,然而从他的经历来看,他最多也就去过西安远未到敦煌,所以这首《敦煌乐》只能算蹭个热度。

另外一首相当有名的诗,就是明朝状元、江西才子曾棨的《敦煌曲》(全文太长,只取部分)

《敦煌曲》——明吐蕃健儿面如赭,走入黄河放胡马。七关萧索少人行,白骨战场纵复横。敦煌壮士抱戈泣,四面胡笳声转急。烽烟断绝鸟不飞,十一年来不解围。……

这首《敦煌曲》虽然对西部大漠的描写如同身临其境,但是作者说的却是六百年前唐代吐蕃进攻敦煌的一段往事。好吧,所以这也是个怀古伤今,顺便蹭一下“敦煌”。

除了上面的两首,还能找到一位非著名诗人敦煌送别的作品:

《赋得边城雪送行人胡敬使灵武》——明万里敦煌道,三春雪未晴。送君走马去,遥似踏花行。度迹迷沙远,临关讶月明。故乡飞雁绝,相送若为情。

如果你以为这就完事,那你就小看他们了。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要塞之地、河西走廊西行的第一站,在明代以前更是极重要的边贸和关防要塞,西行东归的官员、僧侣、将士、文人、商贾都要在这里驻留、经过。

汉武帝把西域打了个底儿掉,将胡人整得服服贴贴后,就在元鼎年间,于河西“列四郡、据两关”,这里的“两关”就是敦煌西北方的玉门关和西南面的阳关。拎出这两个关隘的威名,你是不是就像穿越客灵感忽来一样,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脑子被无数充满“玉门关”和“阳关”这关键词的诗句击中?

自汉代建立酒泉郡以来,中原的王朝就开始管理、控制西域。旅人从玉门关向北转西、经天山山脉脚下,或者从阳关向南转西、经昆仑山脉脚下,两种方案都能相对安全地绕过不毛之地——塔里木盆地,从它的边缘穿过戈壁前往中亚、西亚最终到达罗马。

将士在此洒热血、文人在这话离别、商人买货易货、僧侣传经授道……如此种种,造就了诗人们无数灵感,于是就有了:

《凉州曲》——唐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人笔下好一派大开大合,辽阔壮美的西北画卷。一面写风景,一面又暗戳戳地抱怨了皇帝老儿和大臣不关心边关将士,不给钱给政策。但是,黄河与玉门关相隔千里,诗人是如何又见黄河又见玉门关的呢?

这是诗文在流传过程中的谬误,原文大约应是“黄沙远上白云间”,正是描写大漠风沙漫天的奇景,不过“河”与“沙”的一字之差,又将整首诗的气势增强数倍,误打误撞却成就了流传千古的名作。

《送元二使安西》——唐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代著名诗人、音乐家王维诗中的“阳关”,是他在渭城驿站(咸阳渭城区)为送别出使千里迢迢龟兹的好友元二而作的,28个字里没有一字提到离别,却把时间、地点、氛围、心境交待得入木三分,以至于时光跨越千年的今天还能把我们瞬移到渭城那个朝雨柳新的清晨。

即使是在唐代那个奇才妙思如泉涌的时代,王维这首诗的感染力也太强大了,在文人和歌伎中不断刷新,于是被配之以管弦,到处传唱,成为流传千古的名曲《阳关三叠》。所以,如果你搜索的关键词是“阳关诗”出来的大多不是指的真正的阳关一地,而是这首《阳关三叠》又称《阳关曲》。

《关山月》——唐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青莲居士出品必属精品,李白用他想象力爆表的脑洞为这首诗加了外挂,一开篇就气势如虹地展开了边塞广袤宏伟的画卷,然后笔锋一转就开始回溯战事,一个“下”字、一个“窥”字,将敌我的立场摆得端端正正,再急转直下感叹将士思家,妻子思人的绵绵情思,让读者的小心肝被他提线木偶一样牵着来回地溜。

虽然从现有的资料来考证李白最西只到过西安,但有一种说法认为他出生地在西域的碎叶城,五岁随家人回到祖籍四川,也许这就能解释,从来没有去过玉门关的李白为什么能在许多诗作里把塞外的景色、边将的心境描摩丝丝如扣。

《从军行·玉门山嶂几千重》——唐(一)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齡是唐朝妥妥的牛人,27岁的时候投笔从戎西出玉门关,30岁进士及地,能文能武。如果你能刷到他的朋友圈你还会看到孟浩然、李白、岑参、王之涣……在下面点赞。他从军的时候在河陇,也就是现在的甘肃省西部,包括敦煌、嘉峪关、张掖、酒泉等等,这里的风俗和经历成就了他,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使之与同时期的王维、岑参以及宋代的晏殊并称为边塞诗人四杰。

其实说了这么久,这些诗人真正居于边陲的极少,而下面这一位不但踏过玉门关,还在龟兹任职多年:

玉关寄长安李主簿——唐东去长安万里余,故人何惜一行书。玉关西望堪肠断,况复明朝是岁除。

岑参也是边塞诗人四杰之一,他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经历了第一次出塞的失意、思乡、落莫,在回长安考中进市后又二次出塞,在风沙与血火的熔炼中升华了心境,后期的作品注入了更多的家国情况和英雄气概。如果在这一首他第一次出塞时所作的小诗中感受不到,那么你一定背过他的另一首作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最后以戴叔伦的这首《塞上曲》收尾,再回过头来看这些在历史长河上闪耀光芒的诗人和作品,他们的成就是当时的环境和时代造就的,更是当时泱泱中华的民族自信。

《塞上曲》——唐汉家旗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今日,我们有幸生在同样一个自信开放、兼容并蓄的大时代,有什么理由被某些跳梁小丑的闲言碎语,三瓜俩枣所扰?做好自己,让他们羡慕嫉妒恨去吧。

这本是一篇应某

1
查看完整版本: 看看古代文化人的打卡圣地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