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花水柏枝
疏花水柏枝(学名:Myricarialaxiflora(Franch.)P.Y.ZhangetY.J.Zhang)是柽柳科、水柏枝属直立灌木,高可达1.5米;老枝红褐色或紫褐色,光滑,叶密生于当年生绿色小枝上,叶披针形或长圆形,先端钝直立灌木,高约1.5米;老枝红褐色或紫褐色,光滑,当年生枝绿色或红褐色。叶密生于当年生绿色小枝上,叶披针形或长圆形,长2-4毫米,宽0.8-1毫米,先端钝或锐尖,常内弯,基部略扩展,具狭膜质边。
总状花序通常顶生,长6-12厘米,较稀疏;苞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约4毫米,宽约1.5毫米,渐尖,具狭膜质边;花梗长约2毫米;萼片披针形或长圆形,长2-3毫米,宽约1毫米,先端钝或锐尖,具狭膜质边;花瓣倒卵形,长5-6毫米,宽2毫米,粉红色或淡紫色;花丝1/2或1/3部分合生;子房圆锥形,长约4毫米。蒴果狭圆锥形,长6-8毫米。种子长1-1.5毫米,顶端芒柱一半以上被白色长柔毛。花、果期6-8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湖北秭归、巴东及四川巫山峡口长江两岸地区。生长于路旁及河岸边。模式标本采于四川巫山峡口长江沿岸。?
水柏枝拼音ShuǐBǎiZhī
别名砂柳(《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柽柳科植物水柏枝的嫩枝。春、夏采收。剪取嫩枝晒干。
原形态落叶灌木,高1~2米。茎直立,具多数分枝,光滑。叶互生,鳞片状、长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9毫米,宽0.5~1.5毫米,先端钝或急尖,有腺点,蓝绿色。总状花序顶生;苞片卵状披针形,渐尖,基部具宽膜质边缘;萼片5,披针形,长约4毫米,顶钝,具干膜质边缘;花瓣5,粉红、白或紫红色,矩圆状椭圆形,长于花萼;雄蕊10枚,5长5短,相间排列,花丝联合,为长花丝之半;子房卵形,具粗壮花柱,柱头头状。果实3瓣裂。种子具有柄的白色簇毛。
生境分部生于水边、河滩。分布青海、甘肃、陕西、四川、西藏、山西、云南等地。
性味①《西藏常用中草药》:"性平,味甘咸。"
②《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辛甘,温。"
功能主治治麻疹不透,风湿痹痛,癣。
《西藏常用中草药》:"疏风,解表,透疹,止咳,清热解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煎水洗。
复方①治麻疹早期,发热咳嗽,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水柏枝一至三钱。水煎服。(《西藏常用中草药》)
②治麻疹透发不出:㈠水柏枝五钱,芫荽一两。煎汤外洗。㈡水柏枝二钱,牛蒡子一钱,薄荷八分,升麻八分。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③治癣:水柏枝适量煎水洗。(《西藏常用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大籽蒿(学名:Artemisiasieversiana)为菊科蒿属的植物。分布于日本、巴基斯坦、蒙古、俄罗斯、朝鲜、印度、克什米尔、阿富汗、宽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江苏、黑龙江、陕西、新疆、四川、青海、甘肃、山西、吉林、辽宁、宁夏、河北、云南、贵州、山东、内蒙古等地
一、二年生草本。主根单一,垂直,狭纺锤形。
茎单生,直立,高50-厘米,细,有时略粗,稀下部稍木质化,基部直径可达2厘米,纵棱明显,分枝多;茎、枝被灰白色微柔毛。
下部与中部叶宽卵形或宽卵圆形,两面被微柔毛,长4-8(-13)厘米,宽3-6(-15)厘米,二至三回羽状全裂,稀为深裂,每侧有裂片2-3枚,裂片常再成不规则的羽状全裂或深裂,基部侧裂片常有第三次分裂,小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10毫米,宽1-1.5(-2)毫米,有时小裂片边缘有缺齿,先端钝或渐尖,叶柄长(1-)2-4厘米,基部有小型羽状分裂的假托叶;上部叶及苞片叶羽状全裂或不分裂,而为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无柄。
头状花序大,多数,半球形或近球形,直径(3-)4-6毫米,具短梗,稀近无梗,基部常有线形的小苞叶,在分枝上排成总状花序或复总状花序,而在茎上组成开展或略狭窄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近等长,外层、中层总苞片长卵形或椭圆形,背面被灰白色微柔毛或近无毛,中肋绿色,边缘狭膜质,内层长椭圆形,膜质;花序托凸起,半球形,有白色托毛;雌花2(-3)层,20-30朵,花冠狭圆锥状,檐部具(2-)3-4裂齿,花柱线形,略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钝尖;两性花多层,80-朵,花冠管状,花药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上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有短尖头,花柱与花冠等长,先端叉开,叉端截形,有睫毛。
瘦果长圆形。花果期6-10月。?
生长环境
大籽蒿[大籽蒿]
为田间、道旁杂草。越年生草本。当年植株处于营养叶簇状态,第二年出现生殖枝,结实后死亡。
大籽蒿种子小,千粒重0.15g,在25–30℃温度下,24小时即可发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发芽率随温度升高而增高,发芽速度加快。0–5℃,发芽率为10%,需24天,10––15℃,达83%,需12天,20––25℃,达84%,只需8天。当温度上升至25––30℃时,发芽率则降至49%,35℃,发芽率只27%。在海拔m的天山北坡种植(新疆八一农学院教学基地),4月18日播种,5月14日出苗,6月25日进入分枝期,从播种到出苗需26天,出苗到分枝需42天。分枝期一般有9片真叶,平均每出l片真叶需4、6天。当年一直处于叶簇阶段。一边长出新叶,一边基部老叶片枯死。
对地上部分生长速度测定表明,8片叶以前,地上部分生长较慢,5月23日至6月13日的20天中,高度日增长0.17cm。8片叶以后,日生长速度增快,6月13日至6月18日,平均日增长0.07cm分枝以后,地上部分则迅速生长。地上部分,地下根系和单株产草量相关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在具7片叶以前,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增长均较慢,但根的增长比植株的生长快得多。在具有第3片叶至7片叶时,每增加l片叶,根系的增长为4.55cm,而地上部仅增高0.85cm。其重量比,仍以地上部分为高,每增加1片叶,单株产量则增重0.04g,根重只增加0.g。在具有7片叶至9片叶时,根系生长更快,平均每增长l片叶,根增长7.65cm,地上部分增长仍低于根的增长,每片叶只3.2cm,而根系增重则比地上部分略高,每生长1片叶,地上部增重0.31g,根增重0.36g。研究结果表明,在具有9片叶以前,地下部分增长无论是根的长度和重量均比地上部分快.根据测定资料可绘出相关曲线(图95–2)。产草量,播种当年8月6日测得单株平均干草重,大株53.8g,中抹30.4g,小株5.4g。小区测定,亩产干草.8kg。当年株丛高度25.2cm,冠幅直径51.6cm。大籽蒿第二年4月14日返青,9月1日成熟,生育期天。返青至分枝期需30天,分枝至现蕾39天,现蕾至开花26天,开花至结实38天,结实至种子成熟7天,植株高度––cm。第二年单株产草量差异较大,变动于lo.8––79.7g之间。小区测定,亩产干草.5kg。种子产量,每亩14.73kg。
大籽蒿抗寒性较强,当年株丛在零下30℃能安全越冬。生长期,由于植株高大,要求水肥较高,在干早少雨的地区栽培,需进行灌溉。
大籽蒿最适于疏松、肥沃的土壤条件下栽培。
分布范围
广布于温带或亚热带高山地区。我国自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至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等省区有分布,山东、江苏等省有栽培;东北、华北、西北省区分布在海拔-米地区,西南省区最高分布到海拔米地区,多生于路旁、荒地、河漫滩、草原、森林草原、干山坡或林缘等,局部地区成片生长,为植物群落的建群种或优势种。朝鲜(北部)、日本(北部)、蒙古、阿富汗、巴基斯坦(北部)、印度(北部)、克什米尔地区及苏联(中亚、西伯利亚及欧洲部分)等都有,最高分布到海拔米地区。模式标本采自苏联西伯利亚。?
在我国除华南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朝鲜、日本、蒙古、苏联也有。
主要价值
饲用价值
大籽蒿[大籽蒿]
经分析,大籽蒿营养价值较高(表95–1)。开花后,嫩枝及花序较多,每株平均有花序个,大株达个,小株个。花序平均每株40.2g(鲜重),
占植株总重75.9g的50.6%,花序加嫩枝和种子重量占植株总重的75.8%。青鲜状态下,因有苦味,牲畜不愿食,但打霜死亡以后,直至冬季,不刈割的植株,
其花序及嫩枝,牲畜(羊、牛)能全部吃掉。牧民打贮的野干草,牲畜从中挑食其花序及枝叶。大籽蒿主要用来调制干草,作牲畜冬季贮备饲料,其化学成分及营养价、元素含量见表95–1、95–2、95–3。
药用价值
含挥发油,并含内醋类及薁类(azulens)物质。民间入药,有消炎、清热、止血之效;高原地区用于治疗太阳紫外线辐射引起的灼伤。牧区作牲畜饲料。?
消炎止痛。
痈肿疔毒:花蕾3~5钱,水煎服。
*水疮,皮肤湿疹,宫颈糜烂:花蕾适量水煎洗患处。
《部藏标》。
马登白蒿:茎叶治疗头痛发热,发汗《滇药录》。
阿卡拍妈:全草用于治骨折,软组织扭伤,痢疾《拉祜药》。阿卡拍妈:全株治风热感冒,痢疾,肠炎,疟疾,骨折《滇省志》。
堪加:地上部分治咽喉疾病,肺部疾病,咯血衄血,气管炎,风湿痹痛,痈疖肿毒《藏本草》。坎甲:地上部分用于四肢关节肿胀,痈疖,肉瘤,肺病,肾病以及咯血,衄血《部藏标》。堪加:地上部分主治咽喉疾病,肺部疾病,咯血,衄血,气管炎,痈疖肿毒《民族药志一》。堪加:全草外洗消肿,止血,治刀伤《青藏药鉴》。坎加:全草治疗四肢关节肿胀,痈疖,肉瘤,“龙”病《中国藏药》。
额日木,要格木:全草治恶疮,痈疖《蒙植药志》。?
全草及花蕾(白蒿):苦,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用于痈肿疔毒,*水疮,皮肤湿疹,宫颈糜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