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注脚;时代的伟大变迁,一笔一画刻写在乡村基层的变化中。
近日,经济日报记者从采访笔记中整理出40个农户和30个农村基层干部的经历与思考,与大家分享。这些农户和基层干部来自记者年采访走过的广东韶关市、陕西商洛市和安康市以及贵州省沿河、从江、榕江三个贫困县。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样本选择”没有经过“学术标准”考量,算不上社会学意义的调查。但是,这些随机遇到的采访对象也许更能反映出普通人生活的变化。让我们透过他们的日常,来感受脱贫攻坚带来的巨大变化。
40个农户
眼中的
脱贫变化
01
刚刚过去的年,全国所有贫困县实现了脱贫摘帽。记者从年行走记下的采访笔记中整理出40个农户,分别来自广东韶关市、陕西商洛市和安康市以及贵州省沿河、从江、榕江三个贫困县。
贫困之困
健康教育和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应成为下一步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脱贫攻坚最后这几年都在啃硬骨头,帮助最难脱贫的那群人走出贫困。经过前些年的努力,最后“沉淀”下来的贫困人口是哪些人?他们为什么贫困?
“病”是导致贫困的最主要因素。记者走访的40个农户中,贫困户有33户,其中27户是因病致贫。疾病拖累着这些农户,使他们在脱贫路上走得沉重而艰难。
尤其是癌症、尿毒症这样的大病,往往会让多年积蓄化为乌有。“屋漏偏逢连夜雨”,有时,一家甚至有两个以上成员生病。
在广东韶关南雄市乌迳镇新田村,记者走访一户李姓人家。64岁的老人患有肺气肿,每天都要吃药;原本是家庭支柱的儿子又患有慢性肾炎,干不了重体力活;年,儿媳妇被查出乳腺癌,做了手术。在医保*策等扶贫措施帮助下,老人说,如今医药费负担大大减轻,家庭生计没有问题。但是,记者在采访中也感受到笼罩在他们心头的那份精神困顿仍无法卸去。
年,记者走访过的27个因病致贫农户中,有5户是两个以上家庭成员生病,家庭“顶梁柱”患大病的有8户,有残疾人的家庭占7户。
在粤北乐昌市,记者也见过一位90多岁的老人和60多岁、腿部残疾的儿子一起生活。这几年,各种帮扶*策在居住和经济方面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但他们仍然是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