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和世界没有距离。
这是年在深圳举办的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主题口号。将近10年的时间过去了,一直到现在,这句话还为人所津津乐道。
没有距离,代表信任、沟通、友谊、交融;没有距离,代表深圳这座城市特有的属性、魅力和精神特质;没有距离,表达了深圳愿与世界各国人民共有美好家园,同享文明成果,携手迈向未来的崇高理想。
与世界经济文化广泛交流、与五大洲没有距离,不同肤色、不同人种、不同民族的人们和睦相处,人与人没有距离,环境优美,生态优良,人与自然没有距离……“没有距离”的背后,是深圳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广度。
140年前,深圳这个名字,代表着一座边陲小镇。
一亩三分地、从这头就能看到那一头……一座小镇,是谈不上什么广度的。
闭塞,带来的是落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深圳罗芳村人均年收入仅元左右,而一河之隔的香港罗芳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则超过1万元。
东方风来满眼春,如椽巨笔著华章,时代选择了深圳。从深圳开始,到一批沿海开放城市的确立,再到上海自贸区的揭牌,改革开放为中国看世界打开了一扇窗,也为世界看中国推开了一扇门。
梳理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年来不平凡的历程,能够发现:在特区发展处在重要关口的节点上,“以开放促改革”“推进国际化”一直是特区决策者谋划发展的重要方法论。
从特区诞生时起,中央确立深圳要走外向型经济之路。年召开的市委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发展外向型经济是特区的中心任务。这被认为是深圳国际化建设的发端。“世界上没有哪一座城市,像深圳这样先天就带有国际化的基因。”有专家这样认为。
再看历次深圳市*代会的部署——
年,市第一次*代会正式提出建设“外向型多功能国际性城市”;年市第二次*代会,“国际性城市”写进了大会报告标题;年,市委提出深圳要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化城市;年,市第五次*代会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年,市第六次*代会报告的标题是“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勇当“四个全面”排头兵努力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这一系列重要节点上的重大部署,标示了深圳以开放促改革、追赶世界先进城市的纵向轨迹。沿着这一轨迹,当年率先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深圳特区,如今已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2在和世界交流中、与国际接轨中,深圳不断拓展自己发展的广度,不断推动改革开放深化和城市发展升级。
如今,深圳40而立,广度如何度量?
这样一些数据是经常被用作“标尺的”——
作为华南乃至全国最重要、最具规模的对外贸易门户,深圳港共开通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条。这些航线,一头连着深圳港,一头连着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个港口。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航线网络覆盖亚欧美澳非五大洲,国际客运航线已经通达全球60城,洲际客运航线可以直达洛杉矶、悉尼、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等国际主要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
从深圳到约翰内斯堡、非洲大陆的最南端,直线距离超过1万公里。从深圳出发,搭乘年开通的国航深圳-约翰内斯堡航线,飞行13.5小时就可以抵达。
从年到年,深圳的进出口总额从万美元,增长到2.98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总额连续27年稳居内地城市首位。
尤为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