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往事:不流血的和平
文/笑雨说历史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民国时期的事情,大家都清楚著名的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腐朽通知,走向了民主共和。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民国时期最美好的两天年2月12日、2月13日。就是溥仪退位,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让位给袁世凯。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其实在武昌没爆发过特别激烈的战斗,也没死多少人。紧接着全国一片星火,有燎原之勢。当时全国人民在革命*多年的起义影响下也好,报纸的呼吁下也好,或者在媒体、知识分子,精英的、改良派的先驱的教育下,大多数人都是心向共和的,所以武昌这一枪打响,极少有某个省因为独立而进行血腥的战争,死很多人的。武昌起义后来的首领,大家公推黎元洪,这件事本身也有进步意义。起义的其实是一些下级*官,下级*官最后公推当时在武昌*阶最高的黎元洪(当时是个旅长)来当他们的头儿,这件事本身也比较文明,不是把所有的将*们都杀光,几个士兵就开始来管理了。那当然就会出大事,但是黎元洪这个人相当有经验,也有谋略。黎元洪怎么弄的呢?他用了一招很有意思。
末代皇帝——溥仪武昌当时有所谓的应该叫国库的分号吧,因为大量的税收,钱是囤积在武昌的。武昌起义成功后,发现有这么多钱,黎元洪用了一个非常好的方式,上午发电报,下午就汇款。发电报给各个省,说希望独立,希望一起独立,中国走向共和。当然黎元洪有个人的考虑,他怕孤单单一个省最后被剿灭了的话,当然是谋逆大罪,凌迟处死,满门抄斩,所以他希望更多的省一起加入,希望更多的省一起来形成强大的独立阵营来对抗清廷。所以很多省的革命*直接革命了,当然了,不是说都为钱。然后巡抚跑了,总督也跑了。有些省的清廷大官,自己直接就宣布独立了。到后来,已经发展到大家争相比赛看谁先独立,反正你巡抚自己不宣布独立,革命*马上包围你,打死你,我就当总督了,我就当都督了。
辛亥革命刚开始的时候,其实是非常好的,袁世凯在发给孙中山以及南京临时*府的电报里,也写到过这种现象,当时两边非常客气平和,凸显了大家希望国家向更好方向去的这个理想。袁世凯也说虽然清帝退位了,我也好像立了点儿功但实际上是诸位多年奋斗努力的结果,诸位就是民国的光荣和幸福。这么多年革命*也好,改良派也好,教育了全国人民心向共和,所以从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的年10月10日,一直到过了几个月之后的2月12日、2月13日这两天,都是以非常文明的、平和的方式在推动这个国家发生改变,横着跟全世界比,纵着跟中国历史比,都是非常美好的当然,孙中山把大总统的位置移交给袁世凯,也有一点点儿迫于形势。
第一最重要的是没钱。辛亥革命的时候,孙中山并不知道没钱,虽然之前他领导了很多次起义、革命,但都失败了。*花岗起义的时候,实际上花光了孙中山从世界各地的华侨那儿募捐来的所有钱,*花岗起义失败以后,孙中山就已经没有革命经费了所以就回了美国。当时中国打了很多次败仗以后,签了很多不平等条约,有很多都是赔款割地的,像甲午战争赔日本两亿三千万两白银,庚子赔款赔八国联*四亿五千万两白银,这么多钱帝国主义担心赖账,于是就拿海关做抵押。海关都在帝国主义手里,帝国主义拿着海关的钱,在那儿观望。说到到底,当时的中国交给谁会比较稳定,大家都不是特别确定,唯一能确定的就是都不大希望中国乱,中国人自已首先不希望,帝国主义也不希望。
帝国主义不希望中国被打得一团糟,他们倒希望中国繁荣一点儿,那样还能在中国做生意,像今天一样开厂,有廉价劳工、特权租界等。大家都在观望,比较倾向于让袁世凯来干,他比较有经验,干过那么多治国的事情,于是就扣着钱,没给南京*府,所以南京*府当时只于了几件比较有象征意义的事情:孙中山当临时大总统,年1月1日正式易服色,改正朔。易服色,就是每朝每代上来了,立国了嘛,总要改改历法、法令、年号什么的,于是年号改成了中华民国,改了历法,就是从原来的农历改成公历了。易服色除了衣服,最重要的是剪了个头。多年的铜钱头鼠尾辫,在这个时候被悉数剪下了。
但财*、*事、外交这三样才是最重要的,南京临时*府孙中山那儿虽没钱,但孙中山很豪气,各省来的代表包括各个部门部长等,都找孙中山批钱,孙中山大笔一挥都签了,然后说找胡汉民去吧。因为清帝退位,袁世凯直接接收了清朝的一切,不仅有钱,也有*队,实力强大。2月13日孙中山辞职,2月15日选举了袁世凯为正式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这都是团结和解的象征,袁世凯没让北洋京共商国是,这叫三方和解。紧接着孙中山去了北京,跟袁世凯也进行了非常友好的见面,见面以后,两个人都在日记里写了那次见面的情形。孙中山在日记里给予袁世凯高度评价,袁世凯在日记里对孙中山的革命热情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有关孙中山之后做什么,孙中山自己提议,说我去修铁路,你就委任我去办铁路好了,革命成功了,我这么多年的革命事业也完成了。,孙中山当时说要修10万英里铁路,袁世凯当时就有点儿蒙了。当时看起来是一派祥和,紧接着黎元洪也来了北京,大家都贡献出自己所有的一一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年2月12日、13日两天发生的事儿,我相信,如果我当时是中国个普通的百姓,或者一个普通的小知识分子,我一定会对这个国家的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全世界看着中国以世界上最和平最文明的方式完成了这次革命。清帝退位以及孙中山让位,都是让全世界很赞叹很赞叹的。当时世界各国的媒体,都以极其正面的态度报道了这些事。袁世凯也好,孙中山也好,各方面也好,最开始领袖们都是怀着美好的目的,希望自己名垂青史,希望这个国家向好的方面发展。下面的各种人、各种欲望滋生出来的时候,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孙中山可以去修铁路,当个铁路运输部长什么的,如果孙中山只是当一个部长,那么多年跟着他抛头颅、洒热血,毁家纾难都被关到监狱里的人,怎么办?汪精卫去刺杀过摄*王载沣,差点儿就死了。这么多人,冒着这么多的危险,跟着你,最后你只谋一个部长,那我们们怎么办?难道我们去当科长,当处长吗?这边袁世凯下面也是,说您这只当一个总统,我们大家其实还想当各种各样更大的官,那您就得更大一点儿。
大家知道,孙中山这边,下面很多人也是不服气,觉得革命那么多年,再加上武昌起义还有几个人,觉得我们是武昌起义的,那是不是我们要谋点儿更高的位置?慢慢地矛盾也出来了。之后报纸互相相骂一顿,骂是骂不完的,也没用,最后大家诉诸武力。只要*人一参与进来,这个事情就要命了,很多事孙中山也管不了了,局面也失控了。最后孙中山这边,北洋那边,各方都出现了空前的矛盾和裂痕。中国本来是朝着最美好、最有理理想、最文明的方向在近代化的路上行进,结果被各种各样的问题绊住最后一发不可收拾。非常遗憾,想到后来非常痛心,当然看到历史上的这两天,又觉得真的是很感动,很幸福。长叹一声,看到这么美好的两天,2月14日,第3天,西洋情人节,当然情人节更美好,再往后,再往后,再往后,怎么后来就成了那样子了呢,连年内战,真的是好景不常在,好事也难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