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大槐树,南有石礕村”,福建三明宁化石壁是举世瞩目的客家摇篮、客家祖地所在地。到石壁时,恰逢当地村民的“赶墟日”,与客家人一起走进集市,竟然看到96岁老奶奶也赶墟,她腰板挺直,声音洪亮,摆地摊卖拐枣……
农村把按农历约定俗成的集市交易日称为“墟日”或“圩日”,人们到集市上交易、办事,就叫赶墟,也称赶圩。石壁赶墟,是每逢阴历的二、七为赶墟时间,相距5天。
百岁老人独自卖拐枣,1元1大串
集市两旁,摆满农产品,有蔬菜、粮食,干果等,在人群中看到一名老奶奶在卖拐枣,两只竹篮装满用稻草扎成一串串红褐相间的枣,一串卖一元;老人守在旁边,与邻家聊天。
问老人几岁时,“96岁”,当我听到时,被惊呆了!百岁老人眼不花,背不驼,独自卖拐枣;老人每五天赶赶集,走走路,人多热闹,遇到老朋友,就聚在一起,聊聊天。
老人说,家在集市附近,家有拐枣树,吃不完可惜,拿来卖。拐枣可以生吃,也可以煲汤,还能解酒利尿。经过霜打后,拐枣变成深褐色。没想到老人对拐枣挺了解的。拐枣又名万寿果、鸡瓜连;有清热利尿、祛风通络、解酒毒、止渴除烦之功效。
老人说,很多城里人,却不认识,也不知道它的作用。同伴看到没有人买老人的拐枣,口袋找到一点零钱给老人,老人怎么也不肯要,非要用塑料袋装拐枣让同伴带走;还拉着同伴的手,让我们一起去她家坐坐。同伴发朋友圈,网友说,老奶奶是送长寿秘诀!
或许正是老人那份客家人吃苦与耐劳的精神、善良和慈爱的美德,虽然年近百岁,仍然行动自如,且思维清晰!
八旬老汉上山挖草药,一天赚50元
集市有位卖草药的老汉,他是77岁巫国柱老人,身旁摆着各种中草药,所有草药都是山上挖来后,洗干净晒干,一小梱6元,一天卖50元左右。
他认识多种草药,并知道它的药用价值。如犁头草,矮地茶,单叶铁线莲,益母草等,分叶子类、果实类、根类、茎藤类等;有的治病,有的调理,有的清肺。品种太多,草药书就看破了好几本。
老人说,平时上山采药,给村民配中药,也卖用中草药磨成粉调制的刀伤药,赶集时就到集市上摆个摊,卖点草药,卖的不多,多的时候元左右。
老人虽然年近八旬,但老人写的字非常苍劲有力;由于长年挖草药,手上布满老茧,可见有多辛苦。
半夜做豆腐,赶到早市卖
赶集赶早,而赶早市卖豆腐,要提前多少时间呢?几大桶的豆腐整齐摆在路边,卖豆腐的大妈说“半夜”。
提到半夜,就想起我的母亲,“半夜做豆腐”,前一天把豆子浸泡,第2天凌晨两三点开始磨豆子,磨好压榨,分离豆浆与豆渣,再烧开豆浆后,放石膏成豆腐,整个过程需要5—6小时,出炉的豆腐“柔滑、细腻”,而滚烫的豆腐花加点葱花,味道令人难忘。
而城市现代的工艺,或许不需要人工磨浆;但很多乡村,仍然保持古老的手工磨豆,人工分离,柴灶煮浆等漫长的过程,做出来的豆腐,才有时间的味道。
而大妈的四桶豆腐,不知花多长时间才做出来,辛劳的豆腐人,卖的是辛苦钱。
纯色食物,乡村记忆
边逛边看,唤醒我的乡村记忆,小时候跟着母亲走五里路去集市,母亲去买菜,而我却东看看,西瞧瞧,看着热闹的人群,感觉比家里好玩。
集市上看到很多稀罕物,有的叫不出名字。有的村民,拿来卖的菜并不多,看到一个非常大的像“地瓜”一样东西,村民说是淮山,又名山药。总认为淮山的形状是长条的,而这里的淮山却是扁圆形的,是淮山王吗?而簸箕里也有小的淮山,2.5元1斤。都说常食淮山,可健身强体、延缓衰老,是人们所喜爱的保健食品。
而摆上地上的薏米,6元1斤,是村民自己种的,宁化县是“中国薏米之乡”,地处武夷山脉的丘陵山区地理区域,山林植被的自然环境给农作物种植与栽培提供了有利的生长条件。在宁化旅游的三天,每天都吃到薏米那糯软、粘香、细腻、软滑的多种味道。
老人卖的地瓜粉,6元1斤,可要用多少斤地瓜,才能磨出1斤粉,而宁化客家人最有特色小吃“烧卖”,用的食材就有地瓜粉,芋头加地瓜粉,做成馅皮,馅皮既有芋头的柔软,又有地瓜粉的滑溜。
宁化石壁赶墟,看到当地百姓生活,保持着如美食一样原汁原味;感受到客家人的淳朴与平和,特别一些老年人,充满人情味,他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留在我记忆深处,慢慢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