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籍摘要
1、《中药大辞典》:“清热,利尿,镇咳,消肿,解毒。治*疸,水肿,膀胱结石,疟疾,肺痈,咳嗽,吐血,淋浊,带下,风湿痹痛,小儿疳积,惊痫,痈肿,疮癣,湿疹。”
2、《百草镜》:“治跌打损伤,疟疾,产后惊风,肚痈,便毒,痔漏;擦鹅掌风;汁漱牙疼。”
3、王安卿《采药志》:“发散头风风邪。治脑漏,白浊热淋,玉茎肿痛,捣汁冲酒吃。”
4、《纲目拾遗》:“去风散毒。煎汤洗一切疮疥。”
5、《本草求原》:“祛风湿,止骨痛。浸酒舒筋活络,止跌打闪伤(痛),取汁调酒更效。”
6、《植物名实图考》:“治吐血、下血。”
7、《中国植物图鉴》:“可作强壮剂。治慢性肺炎。”
8、《现代实用中药》:“解热,镇咳,止渴,止血,利尿。治小儿痫热,疳病,瘰疬;研汁点暴赤眼;以盐揉贴肿毒并风癣。”
9、《安徽药材》:“治膀胱结石。”
10、《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鲜草捣汁外敷撑耳寒(腮腺炎)。”
11、《陆川本草》:“消肿止痛,破积。治妇人小腹痛。”
12、《贵阳民间药草》:“治红崩带下,肺部结核。”
13、《浙江民间草药》:“治血压高。”
14、《四川中药志》:“治风湿麻木,筋骨疼痛,*疸,肺痈。”
15、《中药学》:“清热利水通淋,除湿退*,解毒。可用于热淋、石淋;湿热*胆,肝胆结石;疮疡肿痛,蛇虫咬伤、烫伤等症。”
16、《中华本草》:“利水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肝胆及泌尿系结石;热淋;肾炎水肿;湿热*疸;疮毒痈肿;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17、《采药志》:“治反胃噎膈,水肿鼓胀,*白火疸,疝气,阴症伤寒。”
18、《草木便方》:“除风毒。癫狗咬伤,捣酒服。疠风,丹毒,生服、涂。”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槲皮素、山柰素,还含有苷类、鞣质、挥发油、氨基酸、胆碱、甾醇等。《中国药典》规定:含槲皮素和山柰素的总量不得少于0.10%。
2、作用:本品有抗尿路结石、促进胆汁分泌、排石、溶解结石、利尿、抑菌、免疫抑制、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3、药理:其煎剂有显著利尿作用,可能与所含钾盐有关。并能促进胆汁从胆管排出,对肝胆疾患有良好影响。
4、临床:治疗腮腺炎。用连钱草洗净,加少量食盐捣烂,两侧腮部。治疗50例,全部治愈,肿大消退与体温下降平均为12小时。
金钱草全国各地作金钱草药用的植物品种较多。如唇形科植物活血丹(连钱草),为江苏、浙江一带习用,称“江苏金钱草”;豆科植物广金钱草,为广东、广西一带习用,称“广金钱草”;伞形科植物白毛天胡荽,为江西一带习用,称“江西金钱草”;旋花科植物马蹄金,为四川部分地区习用,称“小金钱草”。在诸多品种中,以产于四川的报春花科植物过路*的全草使用较多,《中国药典》将其定为“金钱草”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