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芙木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一个县的四千年简史
TUhjnbcbe - 2023/3/20 21:36:00

一个县的四千年简史

(一)

民乐县境之文明滥觞于四千年前的东西灰山。大河孕育文明,山亦如此。不过这里的东西灰山,应该说算不了大山,没有嵯峨与险峻,没有森林古木,现在从远处看,只是两座略显凸起的沙丘,上面长满了沙生植物,天风吹过,蓬蒿和野草发出瑟瑟响声,浩茫迷离,尽显岁月的恍惚神秘。上世纪八十年代,有考古工作者在丘陵下挖掘出一些房屋、墓葬遗迹,里面发现了诸多石器、陶器及青铜制品。石器中最著名的要算石祖,石祖就是男性生殖器的原型,它粗壮有力,充满阳刚之美。石祖并非实用器,它有隐喻和象征,说明此地也曾有过生殖崇拜的原初文化。除此外,还在地层深处发现了碳化的麦粒,考古学家以此证明这里是中国最早生产小麦的地区。

东西灰山出土了青铜器,属四坝文化范畴。可以推测夏商或更早,这里已进入了如火烈烈的青铜时代。但掌握高超冶炼技术的是什么部落,何种民族,至今迷雾重重。

(摄影:吴开春)

(二)

至周秦,民乐是雍州之地。雍州乃九州之一,这种叫法最早出现在《尚书.禹贡》篇。天下之大,化为九州。九州分列,但没有清晰明确的地理界线,这可以理解为汉族先民对民族疆域的最早认同或构想。根据孔颖达的说法,雍州的范围东至陕西,西抵河西走廊,很大,几乎涵盖了西北大部。

史志上说,三代以来,羌戎居之。羌戎西戎实际上是一个民族。《说文》解释“戎”:从人从戈。人拿着武器四下游走,突忽南北,可以想象那是一个战斗民族。而羌戎之“羌”又与羊有关。放牛牧羊,自由自在,与此相联系的自然是游牧部落的野心和胸怀。

羌戎人豪放善战,但打不过月氏人。至西周统一天下,戎族被月氏赶走,那个骁勇生猛的部族很快占领了河西走廊祁连山下的土地,控弦十万,兵强马壮,可谓是雄居一方的霸主。但也就在同时,另一部族匈奴悄然崛起。先前,匈奴头曼单于为了想让自已的小儿子继承王位,加害长子,将其送往月氏国当人质。谁知冒顿胆识过人,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逃离虎口回到匈奴大本营。这之后以鸣镝殺其父,自立为王,接着对匈奴发动战争,报仇雪恨。到了老上单于时代,匈奴人攻破月氏,并杀了月氏王,将其头颅剥皮晾干,嵌镶上珠玉,做成饮酒的杯子。这种做法,损害性不小,侮辱性也极大。从此后,月氏彻底败北,大部西迁,没逃走的被赶进了祁连山,与当地羌人融合,名为小月氏。

小月氏曾筑城垒于民乐永固,后此城又成了匈奴避暑的地方。

(摄影:宋轩)

(三)

西汉是一个胸襟宏阔、大开大合的王朝。

刘邦定鼎长安,以*老思想治国,而后便有了国富民阜的文景之治,到了汉武帝继位,国力已空前强盛。刘彻雄才大略,也喜好穷兵黩武,他呆在未央宫里整日构思大汉帝国的蓝图,连做梦也在开土拓疆,时时梦想着从西部腾空而来的飞马。

汉元狩二年,春三月,长安刚刚是雨浥轻尘、柳丝摇绿的季节,武帝便下诏派霍去病西征匈奴。那一年霍将*年方二九,华发英姿,少年得志,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打击匈奴,夺取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并虏其太子。是年秋,焉支山*叶翻飞,大草滩白草茫茫,匈奴昆邪王刺杀了休屠王,归附汉朝。汉匈战争结束,那个笑傲山林、长河饮马的民族从此在河西走廊销声匿迹,单于王城里只留了一句: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那首古歌是流着泪唱出来的,如泣如诉,感天动地。

汉元鼎六年,设张掖郡。张掖二字的意思就是张国之臂掖,如同武威一样,命名中都有彰显*威国力的义涵。那一年张掖郡统领十县,分别为:角乐得、昭武、删丹、日勒、屋兰、居延、氐池。

(古代农耕文化)

氐池即现在的民乐县。

最重要的是,汉武帝太初元年,河西四郡开始实行屯田制。戍边战士一边守卫边疆,一边垦荒种地,屯*实边,繁衍生息。民乐屯田制也自此开始,农耕文明正式进入史册。也许那些士卒*官的后代就是民乐大地上最早的土著居民。

(四)

王莽篡汉,新*多多,但对于地处蛮荒之地的民乐,没有留下多少印痕。在他当皇帝的时代,只做过一件事,就是把县名氐池改为“否武”。名字读来别扭,也不解其含义。

(五)

东汉时,皇帝下诏废除否武县名,改称汉阳县,县城设置在今永固地界。也有学者考证,汉阳县城就是现在的马营墩村。民乐马营至今尚有一古城遗址,黑土夯筑,荒草披拂,摇摇欲坠,但残城是否为东汉修筑,尚存疑问。

从光武至永安年间,河西诸郡面对的最大的敌人就是南山羌胡。自小月氏进入祁连青海一带之后,跟羌人联合起来,时常侵扰汉国边境,而民乐县恰南临祁连,所以受害非浅。汉设汉阳城堡与之对抗,烽火狼烟,战事不断。但羌胡往往是不以攻城略地为意,出山打仗为的就是抢夺一些粮食马匹,昼伏夜出,飘忽无定,这给戍边守疆将士带来无尽烦恼。

东汉建康元年,皇帝诏令光禄大夫巡视张掖。这一年九月,汉阳县发生大地震,山谷坼裂,坏败城寺,而羌胡又乘机叛乱,烧杀抢掠。汉末之民乐,饿殍满地,狼烟四起,天灾人祸,接连不断。这是民乐历史上最为黑暗凶险的年代。

(六)

魏晋时代,血雨腥风又有名士风流,魔幻诡谲且不乏黑色幽默。

记住一块石头和三个人的名字,就可以大概窥见民乐那一时期历史的面貌。

先说奇幻神秘的石头。

志书上讲,魏明帝青龙三年,秋雨绵绵,金山元川(即今洪水河),洪水泛滥,人们发现河水中漂着一块巨石,上面有隐隐约约的图案。这是传说。记载最具体的是《汉晋春秋》,书中说:氐池县大柳谷,有苍石立水中,长一丈六尺,高八尺,白石画之为十三马、一牛、一鸟、八卦、玉玦之象,其文曰:大讨曹。

这分明是让一代枭雄曹操下台的谶语。

后来,晋武帝泰始三年,张掖太守焦胜把这块宝石献给了当朝皇帝,于是皇帝便把它藏之于天府,告于太庙。再后来到了永嘉元年,有人又在临松山上发现了同样大小同样大小,绘着金马的石头,上有文字曰:初祚天下安万年。

稍作思考就觉得,奇石并不奇,无非是文人杜撰下的欺世谎言,历朝历代,皇帝老儿都喜欢搜寻所谓的吉兆,为自己坐江山找出合法依据。石头永远是石头,不会显出什么灵异。

再说三个奇人。

一是大儒郭瑀。郭瑀是东晋十六国时期敦煌郡人,与敦煌索氏同为本郡大族,祖籍西平郡西都县。郭瑀少时好学,节操超人。青年时游学到张掖,拜隐居在张掖东山的著名学者、略阳人郭荷为师,潜心攻读,精通经义。郭荷死后,郭瑀为师守孝三年,继承师业,到临松薤谷(今马蹄寺)开凿石窟,设馆讲学,著书立说,弟子多达千余人,著有《春秋墨说》、《孝经综纬》。在那个长夜漫漫的乱世,郭瑀能够隐居深山老林之中,讲学授徒,著书立说,其品行可谓坚韧勇毅,高山仰止。

(高僧法显)

二是高僧法显。法显是东晋著名僧人,五十多岁从长安出发,过陇山,穿大斗拔谷,往天竺取经。民间传说,他途经民乐,曾在金山设坛说法十天,感动观音菩萨下凡,为其捧钵乞食,使大旱天降下甘霖,百姓感激涕怜。又说,他说法时乌鸦成群集结,用翅膀搭起遮雨的伞……凡此种种,都是后人臆想附会,正史均无载述。

第三是沮渠蒙逊。史传上载,沮渠蒙逊乃临松卢水胡人。临松即现在的民乐南古镇。卢水有两种说法,有人认为是大都麻河,也有人认为是马蹄河,但时间敻古,无法确定准确的地理方位。这里的胡人则指明沮渠蒙逊的民族身份。

从姓氏上看,沮渠乃匈奴官职,以官为姓,也就是说,蒙逊应为匈奴人。综合各种史志资料,可以概括出沮渠蒙逊的个性:聪明狡黠,刚烈勇猛,深谙儒家经典,精通天文地理,在匈奴家族里,是一个超越了游牧民族视野的杰出人才。

沮渠蒙逊年轻时做后凉国主吕光部下,随吕征战四方,极尽忠诚。后凉龙飞二年四月,因伯父沮渠罗仇、曲粥被后凉吕光所杀,沮渠蒙逊与诸部会葬者万余人结盟起兵。是月,与从兄沮渠男成共推后凉建康太守段业为大都督、凉州牧。天玺三年五月,沮渠蒙逊用计使段业杀沮渠男成,又聚众起兵,斩段业。六月,被众推为大都督、大将*、凉州牧、张掖公,改元永安。永安三年七月,与南凉王秃发傉檀联合出兵进攻后凉;八月,与后秦结盟,灭后凉。永安十一年二月,攻占魏安人焦朗所据姑臧(今武威),迁都于姑臧、称河西王。此后,与南凉、西凉、西秦连年混战,时胜时败。玄始九年灭西凉,建立北凉,称北凉王。

(沮渠蒙逊)

在五胡乱华,战乱频仍的年代,沮渠蒙逊靠着雄才大略统一了河西,在他坐稳北凉君位后的若干年,河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各地经济也得到了发展,但他纵马疆场,杀人无算,也给自己的一生染上了重重血污,人性两面,镌刻下或闪光或幽暗的印记。

魏晋即将倾覆,那时民乐县却拥有了一个诗意葱茏的名字:兰池。

(七)

大业五年夏,隋炀帝杨广的车辇翻越俄博岭,缓缓驰进大斗拔谷,继续他西巡的征程。大斗拔谷就是现在的扁都口,峡谷长约三十公里,连接甘肃和青海,是河西走廊通往长安的南大门。丝路咽喉,祁连锁钥,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有隋一朝,杨广西巡的目的就是宣扬国威,打通西域,这在当时是历史大事件。

时间往前推一年,也就是大业四年(年),隋臣裴矩指使高车袭击吐谷浑,吐谷浑向隋朝请求援*。杨广乘机出兵,于大业五年在青海击败吐谷浑,步萨钵可汗逃亡,炀帝于青海金山祭奠天地,犒劳将士,然后向着祁连山继续西行。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为拓通丝绸之路、经营西域而亲自西征西北边疆,并与西域各国会盟张掖的皇帝只有隋炀帝一个。这是值得在历史上大书特书一笔的。

(《回道张掖》隋炀帝西巡剧照)

祁连山气候变化无常,那年六月的一天,大斗拔谷突然阴云密布,风雪晦暝。当隋炀帝走出扁都口时,与从官失去联系,士卒已冻死大半。他的姐姐杨丽华也受了风寒,身染沉疴,不久便病死于民乐。传说杨丽华殁后,即葬于扁都口山坡之上,今当地村民将其茔圹称之为“娘娘坟”。但查稽史料,发现杨丽华不仅是隋文帝的女儿、隋炀帝的姐姐,而且曾是北周宇文皇帝的正妃,身份显赫高贵,按一般推断,她不可能埋葬于此。《隋书》言杨丽华死后,隋炀帝将其灵柩护送至长安,最终陪葬于定陵,与父亲杨坚的灵魂永远相伴。

隋炀帝一行来到民乐后,去了哪里?驻骅何处?做了什么大事?

史书上有三种说法。

一是说驻次永固,然后横穿焉支山,在那里设帐开宴,接见了西域二十七国使者。二是说,从扁都口直抵金山城,再沿洪水河,经六坝,穿戈壁,到了张掖城,最后在张掖接见高昌王、伊吾使等外国使团。还有史家推测,隋炀帝接见二十七国的地方就在民乐祁连郡,或为永固城,或为金山城。

(八)

在唐朝,中华民族如日中天,江山浩荡,可谓到了极盛时期。

然而,在大西北,在偏远蛮荒的祁连山北麓,依然是异族环伺,烽火狼烟,天下并不太平。

(摄影:杨发伟)

那个时代,民乐大地上,土厥横行村镇,铁勒蠢蠢欲动,土蕃袭扰南山,回鹘窥伺北漠。春花秋月之中,唯闻铁骑啾啾,*阵阵。西风流云之下,刀光剑影,杀伐之声不断。

唐高祖武德元年,李轨与曹琼,为争夺物阜民丰的甘州,在民乐金山大打出手,结果曹琼大败,狼狈逃窜,进入大斗拔谷。之后死于雪谷之中,李轨乘机收复张掖。至此,民乐张掖始奉正朔。唐太宗贞观六年,一直与大唐为敌的铁勒部三千人投降,归附大唐,然后被安置于民乐,筑城建村,谓之铁城子。玄宗天宝年间,长安发生安史之乱,肃宗经略二京,河西兵将悉数征调,东赴国难。至代宗广德元年,吐蕃乘虚攻陷河西诸郡县,而民乐地域,遂被吐蕃吞没。大中二年回鹘人又入侵甘州,不久民乐也被占领……

(九)

五代十国。乱世。一切幽深如夜,不见星斗。

阅正史,只有《五代史》提到一个人,名曰庞特勒,说是他从民乐金山起兵,攻取了甘州。庞是回纥人,征战杀伐,夲性使然,不值一提。

史学家认为,五代十国时期,由于经年战乱,祁连山一带,汉人已无遗类。

(摄影:杨发伟)

(十)

大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认为中国古代文化高峰是在宋代,而非人们常说的盛唐。此与另一位历史学家柳诒徴不谋而合:“有宋一代,武功不竞,而学术特昌,上承汉唐,下启明清,绍述创造,靡所不备。”陈寅恪和柳诒徴的观点如今已得到学术界普遍认同,事实上中国文化在唐代还是一个吸收外来文化兼收并蓄阶段,至宋代才真正做到对外来文化(包括佛教)融会贯通,并最终形成一个文化高峰。

民乐,自唐天宝中安史之乱后,于代宗广德元年,陷入土蕃,宣宗年间,为回鹘所居,历经五代十国、宋,而没于西夏。详考赵宋三百余年,民乐未入版图,沦陷最早,恢复最迟。宋至西夏,史志书上只有一句话非常重要:民乐地接西番,恒为战场,故夏人视为咽喉地,置重兵以守之。

宋代,一个文化灿烂、众星闪烁的时代,民乐人没有经历过,没有参与过,没有感受过。

(十一)

成吉思汗的马蹄踏遍歐亚大陆,威名震撼天地。但马上得来的天下,总有西风流云的特质,缺乏深厚文化底蕴,不接地气,所以兴也勃焉,亡也忽焉。考究历史,元人最大的贡献就是创设了行省制度。

元时民乐直属甘州路管辖,*事*治,统归甘州。根据当时形势,民乐沿山一带,多住西番,故元仁宗时,西番动乱,驱杀汉人,洪水首当其冲。

甘州曾为仁宗儿子的分地,仁宗时,曾经市马万匹,赐给王子牧于永固。自此始,永固以南才有了大马场。

(成吉思汗)

在元朝,有两个蒙古大鞑子,在民乐的土地上生活过一段时间。他们是马扎尔台和脱脱,父子俩,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人物。

马扎尔台曾在顺帝朝做过太师和丞相,因看不惯兄长伯颜权势熏炽,独断朝纲的行为,兄弟间矛盾不断,积怨日深,于是父子联手将其掰倒,并置于死地。仁宗朝,脱脱又当了丞相,大权在握,不可一世,但此时偏偏有小人与皇帝亲近,告了马扎尔台的黑状,皇帝遂将其发配至甘肅,戴罪戍边。由于马札尔台年事已高,无法孤身前往,故尔有脱脱陪伴,乘坐勒勒车一路颠簸数月方抵达民乐。野史载,马札尔台和脱脱一直来到民乐姚寨村,发现此地两山夹峙,一河中流,有良田嘉树,风光优美,便停下来,拿银子购瓦买树,大兴土木,不久便建起了一座豪宅,名曰脱脱丞相府。远离*治漩窝,父子俩在这里过着骑马射猎、莳花种草的闲适生活,直到马扎尔台病逝,脱脱才又回到朝庭。

元朝覆亡数百年,如今姚寨村尚有脱脱的后裔。他们去了蒙古复杂的姓名,只留下一个汉姓:脱。

(脱脱)

(十二)

明代,甘州设卫。分左卫,中卫,右卫。甘州为中卫,民乐为左卫。

明肃王驻甘州时,曾驻重兵于洪水,以保护马场。永乐四年,在西宁设苑马寺,掌六监二十四苑,其中就包括洪水苑。马场之重要,在元明时屡见诸史册。民乐南临山地草滩,水草丰美,非常适宜牧马,所以国家尤其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县的四千年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