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施沛霖实习生黎裕姗图/受访者中国嘉德提供
“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披香殿广十丈余,红线织成可殿铺;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美人踏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白居易的一首《红线毯》,道出了当年从宣州进贡的丝织地毯的极尽精美,也道出了唐代宫廷生活的奢靡无度。
中国地毯工艺历史悠久,宫廷地毯是其中的巅峰之作,它用料考究、工艺精湛,却不似瓷器、玉器般坚固,极易朽损。在国内的收藏市场,宫毯一直属冷门的门类,人们对如此辉煌的中国地毯艺术知之甚少,许多古毯在一百年前便已离开了中国,流落在西方。
清末民初蓝地清供图杂宝纹栽绒挂毯蒙古毯×cm(周小寒藏品)
近年,古代地毯真正的美和价值渐渐被少数人所认知,陆续现身于拍卖收藏市场。今年中国嘉德在春秋两拍中,连续两次推出《雕文织采——匠心纺珍藏古代地毯专场》,拍品皆为清代地毯。本月5日举槌的秋拍专场,共计推出32件宫毯拍品,其纹饰繁复精美,古韵十足,“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其中一幅清嘉庆龙纹栽绒柱毯,成交价达50多万元。行业人士认为,这个交易价在国内古代地毯拍卖中属高价,但与国外一些古毯专场相比,价格仍有较大的差距,显示国内的古毯收藏尚处于起步阶段。
清嘉庆龙纹栽绒抱柱毯宁夏毯×78cm(周小寒藏品)
中国宫毯收藏家、宫毯匠人周小寒与中国古代地毯结缘三十年,也是“雕文织采”专场中这些古代地毯的主人。从上世纪80年代初在北京长城书画社贩卖古毯,到后期收藏、修复老宫毯、用传统古老的方法制作宫毯,他的大半辈子心血都花在宫毯上。
在他看来,这些工艺精美的古毯、虽然不免陈旧,却凝结了无数匠人的智慧,它们历尽岁月风霜,留住历史印记,更是一个综合的艺术载体,体现了文化自信和美好追求,其珍贵程度称得上是“踩在地上的软*金”。
周小寒著名中国宫毯收藏家、宫毯匠人
明清两代凡地必毯
宫毯之美鲜为人识
有“亚洲艺术教父”之称的安思远,其藏品中最为著名的是碑帖和明清家具,他对中国宫毯也情有独钟,不但收藏中国古代地毯,在纽约第五大道上的安思远旧居的大厅地面上,也铺设着不少美轮美奂的中国老地毯,其中一张清代皮球花纹饰地毯尤为精美。皮球花纹饰又称为小团花,是一种不规则的呈放射状或旋转式圆形纹样,明清时已普遍应用。精美的古代宫毯为居室增添了更多迷人的东方色彩。
不独安思远,许多西方收藏家和收藏机构对中国古代地毯都十分钟爱。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华盛顿特区纺织艺术博物馆、波士顿艺术馆、京都大学等都藏有中国编织的地毯,日本正仓院中的中国唐代地毯更令人印象深刻。
中国制毯用毯历史悠久,新疆鄯善曾出土7件栽绒毯,断代约为公元7世纪左右,据称是目前出土的世界最古老的地毯。收藏在甘肃省博物馆的新疆东汉毛毯(残件),也是年代较早的中国毯实物。
“新疆毯早,宁夏毯好。”中国地毯发展起源于新疆,后经丝绸之传播到宁夏、甘肃等西北地区,宁夏毯由于做工精细、质地优良,渐成为龙头,承接了宫廷、贵族专用毯。清内务府引入北京织造后,织毯工艺扩散到内陆各地。
新疆地区从古汉墓中出土的地毯残片
明清两代的皇宫,曾经历过“凡地必毯”的辉煌景象,明清宫毯可谓实用与装饰价值兼备的高级艺术品。但在国内,宫毯之美鲜为人识。在浩瀚如烟的历史文献中,有关毯的资料记载极少,又因毛织纤维受潮易损伤,年代久远的古毯极难保存。宫廷毯一般体积大、质地厚,移动开合不便,其“庐山真面目”难以为人所知。
中国宫毯收藏家、宫毯匠人周小寒大半辈子心血都花在中国古代地毯上。他所期望的是,让更多国人热爱与欣赏这种铺设在地面上令人惊艳的东方艺术。
羊城晚报记者:中国古毯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什么时期?
周小寒:席地而坐,是众所周知的最初的生活起居方式。
“席”可分为两大类:用草或竹编织的席为“凉席”,用毛或丝编织的席为“暖席”。“席”因不同用途,又被赋予许多名称,如“褥”“垫”“地衣”“氍毹”“毡”等等。
新疆地区汉墓中,出土有毛类编织物,如东汉墓出土的马鞍毯。唐三彩中亦可见地毯的踪影。这些毯子均以手工一道道编织而成,纯植物染色,费时耗力,但颇为坚固,颜色几百年后反而更为典雅耐看。
东汉著名*事家、外交家班超出使西域,其兄班固写信叮嘱他以匹丝绸换取西域地毯,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手工编织地毯的认知,已经提升到艺术品的高度,给予昂贵的价值,深受中原地区贵族阶层甚至皇室的偏爱。
从墓室壁画、古代书画中也可以看到,地毯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过广泛应用,甚至将这种现实中的美好铺设到天国,供众神们欢宴歌舞,敦煌莫高窟壁画便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描述。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学习、汲取着各民族的文明和智慧:在编织地毯的材料上,使用了丝和鸟的羽毛;技艺上,变波斯人常用的马蹄形编织方法为8字形编制方法;从大自然树木花卉和飞禽走兽中获得鲜活的灵感;从青铜器、陶器、宫廷及寺庙的装饰物上汲取创作素材。新旧交融、推陈出新,设计出更加灿烂美好的图案。
随着人们生活中坐具的抬高和各种家具的丰富,地毯逐渐成为奢侈品。但为了体现所处环境的庄严富丽,地毯在皇室宫殿和富贵人家依然是室内陈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羊城晚报记者:中国古代地毯包括什么类别?当中的巅峰之作宫廷地毯的艺术价值何在?
周小寒:古毯从地域上分有西藏毯、新疆毯、蒙古毯、宁夏毯、北京毯几大类。从功能上可分为宗教毯、马鞍毯、地毯等。不管是哪一类,保存好、年代久、工艺精湛或独一无二等,都是收藏考量的标准。
中国地毯的最高级别是宫廷地毯,它代表着织毯工艺的最高艺术水准,织造工艺讲究,图案丰富多彩,质感细腻上乘。
宫毯起源于宁夏,因其织结坚牢,毯面柔软,深得皇家权贵的青睐,自元代起,就成为皇宫的御用品,宫毯也就由此得名。
清中期木红地如意云团花纹栽绒马鞍毯宁夏毯.5×72.5cm(周小寒藏品)
悠久的历史积淀,让繁复的工艺日臻完善,造就了宫毯的璀璨文明。清代的北京毯达到了宫毯的顶峰,集之前工艺之大成,图案纹饰上从明代的婉约瑰丽之气中跳脱出来,风格庄重华丽,图案繁复,寓意吉祥,图案纹饰多体现了皇家意志和皇权威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乾隆年间,宫毯“盘金毯”就已跻身宫廷上等藏品,与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京绣并称为“燕京八绝”。年2月,北京宫毯已被正式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晚期*地团凤杂宝纹栽绒地毯(局部)北京毯
羊城晚报记者:您是如何走上宫毯收藏的道路?核心藏品包括什么?
周小寒:宫毯收藏,是一项冷门的收藏。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接触老宫毯,在当时国人眼中,这些不过是没用的“破烂”,大部分的老地毯都被外国人,以极其低廉的价格收走,流到了国外。
外国人对中国的地毯尚且有这么深的感情,中国人为何不懂得欣赏?我开始钻研中国古毯。随着人生经历得越多,我越发现,最爱的还是中国古毯。
这些年来,我辗转世界各地把那些失落的中国古毯一点点买回来,再逐一进行修复。这些美好而古老的东西应该保存下来,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目前我收藏的中国古毯有数百幅,明清宫毯价值最高,也是我的主要藏品,其中精品宫毯有一百多幅。古毯收藏市场需要培育,今年以来我逐渐释出一些清代地毯,希望这些藏品引起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