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芙木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微史记经盛鸿谈辛亥革命与江苏扬子晚
TUhjnbcbe - 2023/4/2 17:45:00

年10月10日是武昌首义周年纪念日,年的这一天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终结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

今年9月,南京师范大学经盛鸿教授《辛亥往事》修订出版;10月下旬,经盛鸿还将应邀赴武汉出席“纪念辛亥革命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并提交题为《江苏地区反清革命与民主共和思想的来源及其发展》的论文。

“微史记”周刊邀请到经盛鸿教授,为我们讲述辛亥革命与江苏往事。

革命*占领武昌城后,**府挂起象征十八省团结一致的十八星*旗(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记者:经教授,关于辛亥革命的史实大家都耳熟能详,为什么说它是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伟大里程碑?

经盛鸿:年以后,清*府腐败无能,对内不能有效治理,对外不能御敌自立。无数的仁人志士寻求解决内外交困局面的方案、探索救国救民之策。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对晚清的国家现状,依据各自的*治理念摹画了不同的改变路径。但事实上,不是所有路径都能行得通的。李鸿章就自嘲是“一生风雨裱糊匠”,但缝缝补补终究救不了清*府。

而孙中山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毅然决然选择了革命道路。在延续几年前的帝制环境下进行革命,试图建立一个没有“皇帝”的*府,这是相当艰难的。年以前,当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在广东一带连续发动反清武装起义时,那时候中国,包括江苏的学界与思想界,大多还不以为然,无锡就有一位青年学生秦毓鎏所言,“意中之孙文,不过广州湾之一海贼也,……在当时莫不以为狂”。但年的庚子事变与年辛丑条约的签订,让人们看清了满清*府的腐败无能,同时也迅速促进了人们的觉醒,对孙中山和革命的认知,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到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辛亥革命掀翻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帝制,打开了中国通向现代化的大门;同时,它还给人们带来启蒙性质的思想革命,打开了中国思想进步的闸门,这也为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基础。

记者:提起辛亥革命,第一个想到的是武昌首义。但在此之前,国内也曾发生过起义,却为何称它为“首义”?

经盛鸿:武昌起义前,孙中山等人已在华南等地区发动过10次武装起义,单论年,也曾有过*花岗起义和成都起义,但这些起义都失败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清*府的统治。只有武昌起义,不但胜利了,还成立了地方**府。在它的影响下,全国各省纷纷响应,发动起义,宣告独立,最终推翻了清王朝。从全国各地光复的历史脉络看,武昌起义当之无愧是“首义”。

记者:辛亥革命的“首义”为何会发生在武昌,而不是其他地方?

经盛鸿:刚才我们说,孙中山在华南地区发起多次起义,均告失败。当时他们的目光较少投向内陆地区。其实这时候,长江中下游各省革命形势已日臻成熟,宋教仁、陈其美等人认识到了这一点,宋教仁提出成立一个专主长江流域的革命机关,谭人凤召集中国11省区的同盟会分会长会议,讨论建立组织问题。到了年7月31日,“同盟会中部总会”在上海四川路湖北小学正式成立。

长江流域幅员辽阔。在沿江城市中,武汉当时已是国内第二大城市,它是清*府统治的一个中心,同时也是新思潮兴起的一个中心。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之后,兴办了一大批近代工业企业,为培养合用的近代工业人才,先后创办了28所新式学堂,派遣3批留学生赴日学习。这些新式人才思想活跃,给当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另外,清廷在庚子事变后,进行*事改革,在湖北组建新*第八镇(相当于师)与一个混成协(相当于旅),约一万五千人。许多革命*人乘机潜入新*,当兵吃苦,经过多年踏实、细致的宣传与发动工作,秘密发展大量官兵加入革命组织,据统计,参加革命组织的革命*人和革命同情者占新*总数的1/3。武昌首义时最先发难的新*第八镇工程第八营,革命*人就超过人,革命力量比较强大。以上这些有利形势是当时其它地方所不具备的。

四川保路运动发生后,清*府派湖北新*前往四川镇压。鄂*入川,造成武昌兵力空虚。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赵声

记者:辛亥革命时期,江苏的社会图景是怎样的?

经盛鸿:20世纪初,满清*府的专制、腐败与反动,暴露无遗。面临中国空前的民族灾难与*治危机,江苏地区的先进人士思考着中国的命运与拯救的方法。由于当时属于江苏管辖、与江苏地区水土相连的上海的强烈影响,以及江苏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使得反清革命与民主共和思想在江苏地区广泛传播。

年9月,南京的三江师范学堂、江南水师学堂、江南陆师学堂的师生,为了响应拒俄运动,在赵声、章士钊的发动与组织下,在南京玄武湖畔的鸡鸣寺、北极阁举行集会,达数千人,要求在学校中编立民兵,组织义勇队,准备开赴东北,抗击俄国侵略*。更重要的是,他们借俄事演说革命,把矛头指向清*府。赵声在演说中,直接、尖锐地痛斥帝俄侵略暴行及清廷昏庸无能,呼吁不作亡国奴,就只有挺身起而革命,救亡图存才有希望,听众无不义愤填膺。由此可见,革命思想在当时已有了相当的群众基础。

另外,在庚子事变后,清廷在江苏组建新*第九镇。由于赵声等革命*人的活动,革命思想也在*队里广泛传播。赵声是镇江人,他曾东渡日本考察,得识*兴、何香凝等人。年秋,江苏组建新*第九镇,赵声出任第九镇十七协三十三标标统(团长)。先后吸收柏文蔚、冷遹、陶骏保、倪映典、熊成基、李竟成、伍崇仁、林述庆、林之夏、孙麟、韩金声、何遂等第九镇中下层*官及南京江南陆师学堂等校的师生数十人,加入同盟会,吸收的士兵更多。柏文蔚说,在第九镇,“学生、士兵闻风加入者,千人以上,构成后来革命之良好基础”。

赵声常常率领部下官兵,到南京明孝陵,痛叙朱明兴亡故事,“言至痛心处,常放声大哭”。“哭陵”事件让清*府对赵声有了戒备。

年底、年初,同盟会乘萍醴浏起义之机,在南京、扬州等地,组织了江苏最早的反清革命武装斗争,但很快失败,起义领导人杨卓林等被杀害。赵声远走广州,柏文蔚避地东北。但大多数革命*人选择蛰伏在新*中,直到五年后,再度迎来革命的爆发。

“辛亥革命雨花台之役阵亡人马冢”

记者:具体来说,江苏各地的革命进程是怎样的?

经盛鸿:江苏各地光复过程不一。

最早光复的是上海(当时上海归属江苏管辖):11月3日,上海发动起义。上海光复起义发生过激烈战斗。陈其美组织一支敢死队冲锋陷阵,攻打江南制造局。但其本人在战斗中不幸被俘,到4日上午,起义*拿下制造局,上海光复,才在厕所旁的一间房间里救回他,“同志们打开镣铐,放下发辫,他已经手足麻木,不能走动”。

上海的光复,让苏州进退维谷。作为江苏首府,苏州距沪甚近,上海光复,苏州自然“难免”。但同时,苏州又西接宁镇,南连浙江。特别是宁镇两地驻有清廷重兵,如果苏州贸然光复,清兵从宁镇杭三地夹攻而来,难免腹背受敌。江苏巡抚程德全受到革命思想影响,准备反正,正在为难之际,上海方面来函,让其速速宣布光复,以免生灵涂炭。最终在立宪派和革命派的通力合作下,11月5日,程德全宣布江苏和平光复,并电告江苏各地。鲁迅在杂文中幽默地写到,为了表示革命必须有破坏,由江苏巡抚改为都督的程德全,下令拿大竹竿子挑去巡抚衙门屋檐的几片瓦。对苏州光复,“各学堂闻信后,皆拍手唱歌,停课三天”。之后,苏州各地接到程德全电令,让地方人士臂缠白布,巡行街市一周,四城门高树白旗,表示已独立,脱离了清廷。

再之后,江阴、常熟、海门、通州,数日间,长江下游数百里战略要地相继光复。

程德全虽然宣告江苏和平光复,但江苏各地有的并不听从于他。比如无锡,11月6日,无锡知县接电后拒不遵命,革命*秦毓鎏派光复队攻打无锡、金匮县署,收缴县印,当天下午无锡便告光复。

江苏各地的光复,最艰难的当属南京和徐州。南京是江苏的**中心,清廷驻有重兵,其中,张勋所部江防营力量较强,坚持反动立场,敌视革命。只有新*第九镇(相当于师),革命力量较强。第九镇司令部及所辖第十七协(相当于旅)驻南京,第十八协驻镇江。

镇江虽驻有清廷旗营,但在第十八协起义*大兵压境之下,旗营中的死忠派也徒呼奈何,被迫缴械投降。

而南京不同。当时坐镇南京的是两江总督张人骏、江宁将*铁良以及江南提督张勋,死硬到底,在武昌首义发生后,将第九镇新*调往南京城以南数十公里的秣陵关驻扎,而将张勋所部江防营开拔入城。11月8日,新*第九镇统领徐绍桢在革命*人与所部官兵的说服下,决定起义。不料11月7日,苏良斌等在城内先行起义,遭到张勋江防*的镇压,全*覆灭,打乱了第九镇的起义计划。11月8日,第九镇起义官兵从秣陵关出发,按计划进攻南京城,先头部队到达雨花台,以为炮台守*已转向革命,竟还向他们挥手致意,结果遭到炮火袭击,损失惨重。第九镇起义官兵于当日下午开始,向雨花台清*连续发动猛攻,打到9日黎明,未能攻克,不得不退向已经光复的镇江。起义*一打南京以失败告终。

此时,袁世凯已率清廷北洋*兵临湖北,先后攻占汉口、汉阳,武昌岌岌可危。如果这时候拿不下南京,武汉也势必陷入危局。武汉不保,长江流域也必不能保。所以在此之际,革命*迅速组建了江浙联*,兵分四路,二打南京城,从11月24日开始,血战七天七夜,终于在12月2日,南京光复。

南京光复后,革命*将新*第九镇起义官兵雨花台之役阵亡的多位烈士及战马,合葬于雨花台东岗,垒筑成两座花岗岩围圈的人马土冢,树碑纪念。年,南京市有关方面重修人马土冢,新建花岗岩石碑一通,碑文为“辛亥革命雨花台之役阵亡人马冢”。

张勋

再说张勋,从南京逃走后,一路狂奔,逃窜至徐州。此时徐州已宣布光复,还成立了**府。但随着张勋*的到来,徐州又回到了旧格局。张勋声称:徐州不独立则已,如独立我将以大炮从事。到了年2月11日,南京民国临时*府在孙中山临时大总统的指挥下,组织北伐*,攻抵徐州,张勋才再次逃窜。2月14日,徐州再次光复。至此,江苏全省光复。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起义

记者:江苏的光复,对整个辛亥革命来说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经盛鸿:在革命派与清*府之间的斗争中,江苏的光复,尤其是南京的光复,对整个战局来说意义重大。

南京扼鄂、皖、苏、沪之交通,据东南各省之咽喉,横可断长江航运,纵可阻津浦铁路、京杭运河,只要占领南京,便可扫除清廷在江浙地区的最后堡垒,将长江上下游光复各省连成一片,在战略上便能和清*府形成对峙局面。

攻打南京之时,武汉的形势已经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在袁世凯的指挥下,北洋*凭借优势兵力与先进武器,发动猛烈进攻,继年11月2日攻占汉口后,又于年11月27日攻占汉阳。武汉的革命*被迫退据武昌。武汉形势危急,黎元洪等湖北起义*首领准备率领余部,退出武昌,避往外地。作为首义之地的武昌一旦失守,必将给全国的革命*人以沉重的打击,甚至可能使全国的革命形势发生逆转。南京在血与火中的光复,不仅占领了东南*事重镇,使长江以南各省全部为革命*所有,而且鼓舞了武昌与全国各地革命*人的士气,稳定了革命*在汉口、汉阳失守后的战局,稳定了革命*的*心,打击了袁世凯北洋*的嚣张气焰,也加剧了清廷与袁世凯北洋*的矛盾,将垂危的清廷进一步推向覆灭。孙中山说:“后汉阳一失,吾*又得南京以抵之,革命之大局因以益振”。

江浙联*攻克南京后,接着攻占徐州,江苏全省光复。“江苏财赋甲天下,形胜亦足控东南”,江苏的光复和江苏都督府的诞生,稳定了全国革命的大局。

南京的光复,可以说是辛亥革命的重要转折点。武昌首义前,起义中心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武昌首义后,湖南最先响应,两湖地区成为反清的中心;而南京的光复,让革命重心再次东移,从武汉转移到南京,为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府在南京成立,奠定了基础。

校对徐珩

1
查看完整版本: 微史记经盛鸿谈辛亥革命与江苏扬子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