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芙木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秦观在郴州旅舍写下一首词,因为诸多的艺术
TUhjnbcbe - 2023/5/31 21:49:00
白癜风的偏方有哪些 https://m-mip.39.net/man/mipso_4780725.html

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秦观的全集《淮海集笺注》中,秦观今存的《踏莎行》一共四首,分别是:《踏莎行·郴州旅舍》、《踏莎行·晓树啼莺》、《踏莎行·昨日清明》和《踏莎行·冰解芳塘》

秦观绘像

在这四首《踏莎行》中,蜚声词坛千年,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就是《踏莎行·郴州旅舍》这首词了。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原词如下: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在鉴赏这首诗歌的时候,还是按照“知人论诗(词)”的方法进行,先了解一下作者,然后再进行词作鉴赏。

当代书法作品·秦观《踏莎行》

秦观其人

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在今江苏省高邮市)人,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由于苏轼的推荐,做过太学博士兼国史编修官一类的文职官员。

北宋后期,由于元祐、熙丰*争的延续,新旧两*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作为旧*成员秦观屡遭贬谪。宋哲宗绍圣元年,新*再起,作为旧*的苏轼被贬滴岭南,身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也未能幸免,受牵连也被贬官流放。

秦观绘像

秦观先是被贬到处州(今浙江丽水),年年底,秦观因*争再次被贬谪,这一次从处州贬谪到了郴州(今湖南省郴州市)。年三月,也就是宋哲宗绍圣四年的三月,秦观沿湘江水路到达郴州旅舍,这首《踏莎行》就是秦观作于郴州贬所的。

秦观的词作抒情委婉,情景交融,语言精巧,含意深远。《宋史》评价秦观的诗词时,用了一句“文丽而思深”,这首词虽然是在写贬谪的凄苦与悲凉,但整体上词调没有太大的变化。

而李清照《词论》认为秦观“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中乏富贵态。”秦观善于在词中用典,对仗工整精巧,甚至这贬谪的词都是带着凄伤和美丽的,但精丽而感伤,这又是一层境界。

郴州山水

《踏莎行》赏析

(一)“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词作开篇三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写的是一个意想中的夜雾笼罩一切的凄迷场景:楼台在茫茫的大雾中消失,渡口被朦胧的月色所隐没,那东晋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更是云遮雾障,无处可寻了。

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为什么秦观此处写到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呢?首先这在写法上属于典故的运用;其次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正好在秦观贬所郴州以北的地方。

不管从写法上来看还是从时空上来说,秦观词中的这三句都有象征性的表现手法。

因为“楼台”、“津渡”都是因情所创设的情景,可能现实中并不存在。是由词人内心的不被人理解的情怀,无处宣泄所生出无人问津之感。

“桃花源”三字又让人联想到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诗人也正是想表达出一种逃避现实的情感。常常文人在仕途上不得志后的第一反应大多数也是出世,出离。浸淫于佛道的太虚,更是如此。

陶渊明绘像

秦观稍晚的作品《宁浦书事》中就有“我岂更求荣达”的话语,甚至在秦观从郴州贬到雷州半岛的时候,秦观的词中“桃花源”之语更是多次出现,由此也可以看出秦观对陶渊明式的田园隐居生活的向往。

由此可见,开篇三句中的“楼台”、“津渡”、“桃源”这三个意象在秦观笔下都是有象征意义的。

(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两句写词人闭居郴州孤馆,者也进一步印证了开篇三句是意想中的夜雾笼罩一切的凄迷场景。因为词人闭居郴州孤馆,他是看不到“津渡”这一意象的。

从时间上来看,开篇句写的是雾濛濛的月夜,这两句所描写的时间是“斜阳暮”三字;从字面上看,时间怎么又倒退到了昏昏时刻了呢?很显然,这两句才是秦观笔下的实写——词人不堪孤馆寂寞。

而开篇三句是词人的虚构场景了,词人这里运用的是因情造景的写作手法,景为情而设。正像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那样,如果将王国维的这句话用来评价秦观此处的写作手法,是恰如其分的。

那现在在回过头来看开篇三句就顺理成章了,开篇三句中分别用了“失”、“迷”、“无”三个否定词,接连写出了三种曾经错再过或在人们的想象中存在过的事物的消失,来表现一个屡遭贬谪的失意者的惆怅之情和对前途一片渺茫的困惑。

清代词评家*了翁在《蓼园词话》中说:“雾失月迷,总是被谗写照。”可以说是准确地写出了秦观此时此刻的心理境况。

词人此时此刻的心境是失望和伤感的,因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两句读来另外地声情凄厉,感人肺腑。

这两句又将情景拉入到了悲凉之谷底,“可堪孤馆”和一个“寒”字,写尽了词人心中的孤苦凄凉,杜鹃啼血,本就凄凉又怎堪残阳日暮。自古日暮是归途,词人或许是在感叹自己生命将暮,因为贬谪郴州的秦观已经快五十岁了,他或许还在感叹仕途将暮吧。

独在异乡,偏听子规,子规子规,何时子归。诗人或许又在感叹自己离别亲人,远离家乡的哀愁吧。同样的情感流露在秦观的诗里也能看出来,他在郴州时写下的《题郴阳道中一古寺壁》一诗中,秦观哀叹“行人到此无肠断,问尔*花知不知”,“北客念家浑不睡,荒山一夜雨吹风”,也是从景物的凄凉,过渡到秦观内心的凄凉。

在后来的《宁浦书事》一诗中,秦观也声泪俱下的写下了“骨肉未知消息,人生到此何堪”,他更加直白地流露出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感。有理由相信,词人此时听到子规啼夜的心情是无比惆怅的,再加上孤身一人,念及家乡也是情理之中。

王国维评价这两句:“少游词境最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为凄历矣。”王国维还认为这两句是一种“有我之境”。

就是说,这两句在景物描写上充满了词人自我的感情色彩、刻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使人感到其中有词人人自我在,在情与景的结合上是极其自然的。

(三)“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下片由叙实开始,过片连用两则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驿寄梅花”和“鱼传尺素”,极写思乡怀旧之情。“驿寄梅花”,出自《荆州记》陆凯赠给范晔的诗“折梅逢骚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寄梅”典故,还兼有南北朝民歌《西洲曲》中的“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的含义。

“鱼传尺素”的典故出自于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鱼传尺素”指书信往来。

秦观是贬谪之人,北归无望,亲友们的来书和馈赠,实际上并不能给他带来丝毫慰藉,而只能徒然增加他别根离愁而已,因此,书信和馈赠越多,离恨也积得越多、无数“梅花”和“尺素”,仿佛堆砌成了“无重数”的恨。词人这种感受是很深切的,而表现这种感情的手法又是新颖绝妙的。

“砌成此恨无重数”,说恨可以堆砌。有这一“砌”字,那一封封书信,一束束梅花,便仿佛成了一块块砖石,层层垒起,以至于达到“无重数”的极限。这种写法,不仅把抽象的微妙的感情形象化,而且也可使人想象词人心中的积恨也如砖石垒成的城墙那般沉重坚实而无法消解了。

对此时的秦观来说,每一封裹寄着亲友殷勤致意、慰安的书信,触动的总是词人那根敏感的心弦,奏响的是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痛省今时困苦处境的一曲曲凄伤哀婉的歌。每一封信来,词人就历经一次这个心灵挣扎的历程。

(四)“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词人正是在如此深重、结郁难排的苦恨中,迸发出结尾二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从表面上看,这两句似乎是即景抒情,写词人纵目郴江,抒发远望怀乡之思。

郴江,发源于湖南省郴县*岭山,即词中所写的“郴山”。郴江出山后,向北流人未水,又北经来阳县,至衡阳而东流人潇水湘江。本来是自然山川的地理形势,一经词人点化,那山山水水都仿佛活了,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由于分别加人了“幸自”和“为谁”两个词语,无情的山水也好像变得有情了,仿佛词人在对郴江说:郴江啊,您本来生活在自己的故土,和郴山欢聚在一起,究竟为了谁而竟自离乡背井,“流下潇湘去”呢?

词人又好像面对着郴江自怨自艾,低叹自己的身世:正值建功立业的年纪,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人一场*治斗争的濮涡中去呢?

词人在幻想、希望与失望、展望的感情挣扎中,面对眼前无言而各得其所的山水,也许他悄然地获得了一种人生感悟:

生活本身充满了各种解释,有不同的发展趋势,生活并不是从一开始便固定了的故事,就像这绕着郴山的郴江,它自己也是不由自己地向北奔流向潇湘而去。生活的洪流,依着惯性,滚滚向前,它总是把人带到深不可测的远方,它还将把自己带到什么样苦涩、荒凉的远方啊!

曲终阕尽,余弦更兴

秦观的《踏莎行》,就全篇而言,开篇三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结尾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都采用了象征性的表现手法;“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三句,是借用典故来抒发情感。

而从现实的景物正面抒写词人贬谪的心路历程和情感的,只有“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两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特别赞赏这两句,因为这两句完全符合他主张的“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的诗词鉴赏标准。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写得隐晦而又曲折,郴水绕过郴山,奔向北方的潇湘,春寒料峭的时节依然可以看到秦观无言问苍天的情景。是啊,那流水是为谁去往潇湘,又是为谁绕过青山呢?

秦观,张耒、晁补之、*庭坚四人,都出于苏轼门下,并称“苏门四学士”,而在苏轼的眼中,他最欣赏的就是秦观。秦观去世后,苏轼曾将秦观的这两句书写在扇子上,并长叹:“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总结

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在写法上,是写实、写虚和象征的多种写作手法的完美运用,才构成了这首词凄迷幽怨、含蕴深厚的艺术特色,使得这首词成为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可以说,词中句句精彩,各有特色,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两句和“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这几句集中表现了秦观内心不能直言的深曲幽微的凄凉心境。

词人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贬谪放逐的凄凉处境;而词中多种写作手法的运用,又开拓了词的意境,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正是因为诸多的艺术成就,成为蜚声词坛的千古绝唱。

1
查看完整版本: 秦观在郴州旅舍写下一首词,因为诸多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