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一个宝宝可不容易,宝宝的头发筋骨肌肉,每一个分子都需要从母体拿来。
而女性产后,每一滴乳汁,也需要母亲的精血生化而来。然而奶水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不是想有就有的,不是喝两顿汤就有的,不是有了就是好奶的.....生之后想要有奶、多奶、优质奶,基本上是在与自己斗:
1、与自己的体质斗
气血不足的人,喝很多汤也未必产奶;
2、与之前的坏习惯斗
比如,熬夜伤血,熬一下基本没什么奶的;
3、与自己的心智斗
乳房是肝血所化,肝木克脾土,生气之后的奶水宝宝吃后容易消化不好,肠胃不适。
还要和时时刻刻的嘴馋斗,远远望见火锅招牌都能流口水……
整个哺乳期,就是一场漫长的自我修炼啊~
纯母乳喂养的好处大家都知道,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觉得对奶水来说最重要的几件事。
1、睡好觉,食补才有用
是夜晚睡好觉,因为白天属阳、夜晚属阴。《*帝内经》说,人卧则血归于肝,精藏于肾。像精血这种阴性的物质都需要在晚上造出来。而奶水是气血所化,只有睡好夜觉,气血才会催生出奶水。这一睡,也是生完孩子迅速恢复,脸色不萎*、不苍白的关键。
2、思伤脾,没奶堵奶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被称为“人体血库”,忧、思、恼、怒均伤脾,尤其是思,影响最大。很多妈妈产后气血还没完全恢复,再加上上班劳心伤神,很快就不产奶了。还有生闷气、压力大,特别伤肝血,肝血不藏,奶水也不来,不但容易没奶,还容易堵奶。可按揉或艾灸、针灸:太溪、血海、太冲、阳陵泉,相当于疏肝解郁,健脾生血。
3、话多伤津,阴血暗耗
产后气特别虚时,说话多也会影响奶量。脑力劳动、劳心伤神、压力大、熬夜,这些都是比较深层的阴血暗耗,比体力劳动伤血多了。喝汤补奶水之前,咱们先来看看那些会用到的下奶神器,哪个与你的体质、八字比较合一些。也就是说,下奶这件事儿,也要分体质来辨证处理才有用哦。
以下是几个食疗方:
1、糯米补肾气,生产过程最消耗的除了气血,还有肾气。而且酿成酒之后,糯米本身的黏腻之性就弱化了。添了酒性之后,行气活血,将糯米本身补肾气、调动血脉的功力迅速引到全身,所以见效特别快。
做法:客家娘酒(或糯米酒酿)适量、鸡半只、生姜
先把生姜煸炒一下,接着炒一下鸡(鸡去皮去油切块),然后加水加酒焖煮20分钟。
酒量以自己能适应的量为准,可以边尝边加,久煮之后酒精会挥发掉,只留下酒的香气。
不喜欢吃姜酒煮鸡,还可以按自己的喜好喝酒酿煮鸡蛋、娘酒鸡蛋,效果类似,只不过姜酒煮鸡属于高配版。
酒酿、娘酒炖鸡炖蛋系列相对适合体质偏虚寒的人,燥热、湿热体质不适合。
2、鲫鱼汤下奶,煮法也多。
基本就是鲫鱼两面煎,然后放汤锅煲,这个汤鲜甜,浓白,即使不缺奶,喝它也会让奶水质量很好。
日常健脾胃
红萝卜山药鲫鱼汤:山药+红萝卜+瘦肉+鲫鱼+姜
促进伤口愈合
生鱼瘦肉苹果汤:生鱼+瘦肉+红苹果+红枣
清湿热疏通
丝瓜鲫鱼汤:丝瓜清热,通乳,这个汤有助通乳调乳。
用嫩丝瓜时清热效果好些,用丝瓜络时通络效果好些。丝瓜络就是刷碗用那种老丝瓜络,疏通脉络、气血,以助下奶。每次30g。
清热
番茄豆腐鲫鱼汤:鲫鱼/山斑鱼+豆腐+番茄+姜。
产后肥甘厚味吃太多是很可怕的…
肥甘厚味吃太多,真正提供能量的五谷杂粮吃太少,反而腻了脾胃,化成痰湿,从而导致气虚血亏;
二来哺乳期在家的一些闲气,肝气瘀滞也是哺乳期大忌。
所以我们想有奶不能老盯着鲫鱼汤、猪蹄汤这些高蛋白的汤,还得疏肝解郁、运化中焦,才能好好吸收利用。
下面这个食疗小方,给营养很好,奶水却很少的妈妈们。
配方:炒谷芽10克、*参10克、红枣5颗、佛手10克,陈皮3克、煮水当茶饮。
炒谷芽、陈皮运化中焦脾胃,佛手清肝火疏肝气,*参补血,红枣补气。
喝发奶汤之前一定要确认:乳腺是通的。
很多妈妈产后奶还没通,就喝多奶汤,很容易堵了。乳腺还没通时,就先用通草9克煲瘦肉红枣汤喝。
奶水不够吃才需要额外喝汤发奶,够吃是不需要喝发奶汤的,喝普通的汤水即可;身体的产奶系统很智能,宝宝吃多少就产多少,供需平衡,不会过度消耗妈妈的精血。发奶不能发太厉害,奶水都是气血生化,够吃就行了,不然也是对妈妈的气血消耗,要大发就一定要大补哦。